• 43阅读
  • 0回复

开拓者面前自有路——记于道村回族青年韩景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2
第4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开拓者面前自有路
——记于道村回族青年韩景章
在渤海湾西岸、古城沧州东南,有个仅有三十六户人家、一百八十二口人的回族穷村庄——于道村。村里有个勇于开拓的回族年轻人——韩景章。
韩景章善经营,有技术,从十四岁起就在孟村县城当木工,干瓦工,以后又在县五金公司当业务员,每月工资七十多元。他家里还有台拖拉机,有人在外跑运输。论收入他家是村上的“首户”,可是,当他看到村子里的贫穷状况时,心里总不是滋味。
前年4月,县委书记马英杰到于道村帮助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说:“给你们村十几万元贷款建座砖窑敢不敢干?”村干部们你看我我看你,举棋不定。
消息传到韩景章的耳朵里,他毅然辞去业务员的职务,决心同乡亲们一起在村东头六百亩荒碱地上建座大砖窑。多数群众拥戴韩景章挑头干这项事业,可有人说他是“自找苦吃”、“出风头”。也有人担心他要“倾家荡产”。他母亲和爱人更是坚决反对他干。特别是资金不足,又不懂行,面前困难重重……然而,韩景章是个认准路就跑到底的人。他把自己的八千元存款取出来,又筹集了一部分,凑够了资金;到处寻访、招聘了六名师傅;把在外地工作的三弟、四弟叫了回来,找齐了烧窑人马。仅仅八十多天的时间,一座砖瓦窑便拔地而起。去年9月20日一次点火成功,当年产值达二十五万元,利润五万元,人均收入从九十元增长到三百八十元。
开拓者的步伐永无休止。目前,韩景章又和同村的回族乡亲们一起建起了建材公司,还购买了汽车组织起运输队。他们正以大窑为“龙头”,决心把于道村建设成为一个建筑材料、运输一条龙的专业村。
(摘自《民族团结》杂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