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农科电影有所发展但困难重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2
第5版()
专栏:经济信息

农科电影有所发展但困难重重
编者按:农业科教电影是普及推广农村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广大农民也很希望通过科教片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但目前农影制片厂存在“制片难”、“发行难”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这个矛盾。
农业科教电影是如何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的,现在的制作、发行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据介绍,农业科教片在这几年有了相当的发展。影片的生产方针已由过去的为政治服务、单纯抓粮食生产转变为现在的普及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影片的题材也大大拓宽了,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能源、环境保护、医药卫生、法律知识等,凡是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所急需的,应有尽有。《绿化祖国》、《杂交水稻》、《地膜覆盖技术》、《农村省柴灶》等影片,观众的反映都很好,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去年,在第十四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上,《移核鱼》和《防治沙漠化》双双获得了金穗奖。
去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发行七十三部一百四十本农业科教片。今年截止五月,又发行了《农村养猪成套技术》和介绍法律常识的《三椿讼事》等二十多部农业科教片。
既然如此,为什么许多农民来信说看不到科教片呢?据了解,其原因是:
生产经费严重不足,无法扩大再生产。农业科教片的经费,一直是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以版权费的形式付给制片厂的。现在每年计划内投资约一千五百万元,如果超计划生产,经费没有保障。因此,影片的大量发展受到限制,现在整个农业科教片的产量徘徊不前,近两年还赶不上1979年和1980年。
发行渠道不畅,利用率低,影片的社会效益远远没能充分发挥。科教片的放映,在许多地方是免费的,即使收费也低于故事片。因而基层发行放映单位不愿要农业科教片,要了也不愿放映,在“老少边区”,这种情况更为突出。现在发行的农业科教片平均每部仅发行三四百个拷贝,五六个县才有一份拷贝,农民自然难以看到。
从发展的趋势看,农民是极需要科学技术的,应当多拍一些适应性强的农业科教片,同时进一步提高片子的质量,以满足农民的需要。
王方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