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荒山野岭寻名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2
第8版()
专栏:

荒山野岭寻名冢
耿毅军
出名的坟,无名的山。
风如蝉翼的黄昏,我循指示路标渐没草木萋寂的罗浮山麓,漫步前去葛洪墓凭吊。然而,小路渐失,山环峦绕,竟不知墓在何方。踯躅之际,幸得路人指点,才知已到了近前。
作为同行,对这位东晋时期的先哲充满崇拜之心。他不恋都城高官,携妻在这深山炼丹制药,为百姓除疾解难。我想象他在山中留下的忠魂,墓地也一如生前的朴实庄重。青石砌就,松柏伴陪,为后之来者留下永恒的记忆。
待我大步登上山来,看到的却是一块荒草萋萋的平地,四五块码起的石头,几束燃尽的香烛在风中颤抖。没有墓碑,没有坟丘。这不过是向阳山坡的一处凹口,野艾、苦蒿的滋生地吧。我满心疑惑地踱来踱去,右脚碰到一块木牌。翻过来了,这才看到此处的正名:葛洪衣冠冢。哦,民间传说八十一岁的葛洪是羽化升天的,仅留下衣冠冢供后人凭吊。难道因为是衣冠冢,香火虽不断,坟茔却没蒿草?
葛洪,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开创了免疫疗法的世界先例,比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早了十个世纪。他所著《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抱朴子》在医学史上占据重要一席,应以铜像传昭后世,谁知竟冷落如斯!
我怔怔地站着,眼前出现了许多大半人高、土红色的小屋。这是前些日路过东边沿海渔村,在村后山上所见的。它们玲珑剔透,拱形房顶,白线勾勒砖缝,在青山的背衬和阳光照耀下分外炫目。我问过向导,才知这是富起来的人们为已故亲人修的坟。呵,这些勤劳但无闻于后世的亡魂躺在精雕细刻的建筑里,我们杰出的医学先辈却在露天地里听任风吹雨打,连启告后辈的墓碑都未有一方!这不竟使我怅然愤然了。
愤然也罢,却无法可想。想必是我们盛产科学祖先的国度,文明古国之古太多,对科学先驱,则对不起了。这是不公平的合理,熟视无睹的陌生。我弯腰把这块唯一标志的木牌拾起来,它在我手中显得这样沉重。
我寻到了名人的栖息处,却觉得迷失了什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