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抢救”资料三点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2
第8版()
专栏:

“抢救”资料三点建议
陈允豪
一九七九年夏天,在一个抗日战争时期老战士集会上,有位老同志说:“我已七十多岁了,关于项英我接触不少,总想写点什么,一个人功是功,过是过,项英犯了错误,但他的一生革命生涯中为党为人民也做过很多好事。”日月轮转,又过了六年多,这位老同志已经年近八十了,但他还没能动笔。如若把肚子里材料带着一起去见马克思,不是太可惜了吗!这样的事,我听到的,不止一件。为此我向有关部门提三点建议。
一,为了求实存真,对历史上一些著名人士,特别是有功劳,但也犯过错误的人,不要因过而掩功。当然也不能因功而掩过。
二,要“抢救”党史、文史资料,对不少七八十岁的历史老人来说,在记录、整理资料方面,还要给他以帮手。对今日还在位者如此,对不在位者更应多加关照。
三,党史、文史征集部门和出版单位,对内容扎实、真实而可靠的资料,如目前还不便公开出版的就少印一些作为内部研究资料。甚至暂时不印的,也可酌情付给一点资料费,把资料保存下来,以利“抢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