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把这个“倒金字塔”正过来——关于天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3
第3版()
专栏:调查报告

把这个“倒金字塔”正过来
——关于天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调查
涂文 肖荻
(一)
近年来,天津市针对社会急需,举办中等专业学校六十六所、技工学校一百二十所、职业学校一百七十所,在校生达七万七千人,陆续为农、工、商各条战线,以及统计、行政干部、企业管理、文书档案、计算机软件、导游、市政工程等行当输送了大批中、初级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
但是,天津市长期存在的高、中、初级专业人才比例倒挂问题远未解决。一个不应存在的“倒金字塔”带来了种种困扰。
(二)
有这样几个值得注意的数字:
天津市现有工程技术人员里,大、中专文化程度的比例为1∶0.5。就教育结构现状讲,天津大专、中专、技校在校生比例为1∶0.55∶0.44,1985年三类毕业生之比为1∶0.63∶0.43,招生之比为1∶0.81∶0.61。职后技术教育结构不合理现象则更为严重,职工高教、职工中专与职工技校在校生之比为1∶0.53∶0。
中级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工人是企业的主体,在工艺设计不变情况下,工人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高、中级教育比例的失调造成许多单位“高材低用”的现象,工程师多于技术员,不得不干技术员的工作。
此外,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均费用约三千元,这笔费用可用来培养五个中专生或中技生。我们国家底子薄,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十分尖锐。力求用最少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
“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天津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发展速度上本来是高于高等教育的。1965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为1949年的八点七倍,高等教育在同一时期增加四点六倍。但,这一大体合理的结构近年来却趋向畸形:1985年与1978年相比,中专在校生仅增长零点一三倍,中技在校生反而少了四千人,与此同时,高校在校生却增长了一点零一倍。
造成上述现象,首先是有些部门在指导思想上片面地以为教育为经济服务,主要是培养高层次的有独立创造发明能力的学者专家,忽视了中国现在虽然缺乏高级人才,但更缺乏中级人才和技术工人的事实。
其次,现行的劳动、人事、工资制度与教育制度严重脱节。这表现在:“先培训后招工”的制度未能很好落实,在关键工序中“人头顶了人才”绝非个别现象,用人和工资制度与学历挂钩过紧过死,一些职工热衷于拿文凭,学非所用;领导多头,缺乏一个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的全局决策、协调机构,人才培养出现重复或缺门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技术的发展速度。
(四)
天津市在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过程中,正在下大力扭转上述这个影响教育效益的“倒金字塔”。不久前,市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到1990年,使中专、技校和职校每年招生人数达到四点二万人;使职工高教与职工中专在校生比例从现在的1∶0.53变为1∶2,中级工由占职工总数26%上升到50%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首先,在现行的劳动、人事、工资制度上实行配套的改革。要严格实行“先培训、后就业(或上岗)”制度,做到不经培训不能上岗,考核不及格者调离技术岗位或降级使用。对中专、技校毕业生除少数实行统一分配外,应打破包分配的铁饭碗,由用人单位择优录用,优才、优用、优待遇,使职工技术教育和职工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其次,在国家增加职业技术教育投资同时,千方百计筹集教育资金。据天津市五个工业局、公司统计,1981年至1984年四年内,它们共挤出五百多万元用于中专、技校建设,超过国拨经费三点八倍。今后,无论全日制或职后的中专、技校都可交给它们办,这有利于建立就业前后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要在全社会树立技术商品化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观念,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获得充分的活力。
第三,要建立更加开放的多学科、多对象、多层次、多规格的职后技术教育办学体制。现在天津市初中毕业生生源有限,1996年前市区每年平均才三万人,全日制的中专、技校、职校学生难以有大幅度上升。为了较快地把倒挂的高、中、初级专门人才比例调整过来,主要的希望还在于大力发展职后中等技术教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