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先认政策后认亲”——记广西军区党委成员端正党风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3
第4版()
专栏:

“先认政策后认亲”
——记广西军区党委成员端正党风的事迹
郑国联 张万来

一次,司令员李新良的侄儿来到南宁,想投奔伯伯当兵。李新良对侄儿说:“我是带兵的,不是征兵的。要当兵,你回家乡报名应征吧。”侄儿向父亲告急。弟弟来信提出把孩子过继给哥哥做儿子。李新良没有男孩,但是他认为用这种办法解决“农转非”不符合政策规定,便耐心说服弟弟,把侄儿送回了老家。
此后,李新良的一个姨侄两次来南宁做生意,要求姨夫帮助联系军用车皮运木材。李新良断然拒绝,而且给姨侄规定两条:不准以他的名义要车皮,不准打着他的旗号与任何单位任何人做生意。他的另一个侄儿赞扬说:“四叔,党选你们这些人当官,是选对了。”
李新良遇到的事,军区党委常委的每个同志都遇到过。他们一无例外地象李新良一样铁面无私。政治委员肖旭初年迈的双亲带着孙子来到部队,要求帮助找个工作。老人责备哭闹,他表示没有办法。
原政治委员毕可周,1949年就到广西,在地方政府部门有不少熟人。可是,当侄女从山东乡下到南宁求他帮助找工作时,他说:“按政策办,你不能在这里安排工作。”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何耀东,因为不肯为侄子们找工作助一臂之力,老家深表不满,连县城也风闻他“当上大官,六亲不认了。”何耀东解释说:“我当的是共产党的官。共产党的官再大也得先认政策后认亲。”
自1983年广西军区领导班子调整以来,党委常委中没有一个人利用职权为子女、亲友谋过私利。

干部的选配、任免、调动、晋升,最能反映一个单位的党风。在干部问题上,广西军区党委坚持四个“不”字:不看来头,不讲情面,不认老乡,不记恩怨。上级一位首长的儿子在广西边防某部任职,有人几次建议要提升他。军区党委经过考查,认为这位同志暂不够提升条件,未采纳这一建议。
一位老首长给广西军区领导打长途电话,要将某部一名营职干部提为团职干部。并说,如果办不到,就让这个干部转业。党委的同志在电话上要老首长注意休息,闲事就不要多管了。
有个干部想当科长,于是给党委一位同志家里打电话:“咱山东的干部在广西不多了,首长要多多关照”。结果,他不但没当上科长,还受到严肃批评。
不该提拔的,坚决不予提拔,说情、拉关系都无济于事。而对于德才兼备干部,广西军区党委做到该用的坚决起用。用他们的话说:“是人才,儿子也可以提拔;不是人才,老子也不能用。”

广西边防比较艰苦,不仅有战斗任务,而且工作、生活条件比不上内地,更比不上城市。有些人千方百计要将自己的子女、亲属、老相好往内地拉,往城市调。求情者纷至沓来。在这种局面下,党委制订了《关于加强边防干部管理的若干规定》。规定凡是从边防调走干部,一律经军区党委常委讨论决定。
规矩一立,大家照办,说情者均被挡回。一位领导同志亲自写信为人说情,要将一位熟人的孙子调往内地军事单位。军区党委认为不符合调动规定,不予解决。
上级机关一位领导的儿子和媳妇都在广西边防某部医院工作,男的是医生,女的是护士。前个时期护士准备转业进广州。按规定,只有她爱人在广州工作,才能解决她进广州的问题。于是,围绕医生调广州问题,说情者甚多。既有老上级,老战友,老相识,也有上级机关和兄弟单位的人。广西军区党委常委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当前边防部队医务人员缺额较多,而这位医生才三十来岁,仅是为了他的爱人进大城市而离开边防,既不符合党委的规定,也不利于部队建设。他们决定:硬着头皮顶住。

军区领导并非铁面铁心,按照原则该照顾的事情,尽量照顾,对部属满怀深情。
军区某医院一位主治军医寡居多年,前些日子,她在广州找到了伴侣。党委常委立即关照干部部门放她离开广西。
边防部队一位师长,离休住进南宁的军队干休所。他的老伴因工作安排遇到困难,滞留在边防部队驻地。军区领导打破人员调动的常规,责令有关部门尽快作出安排。
考虑到边防山区干部随军家属安排工作比较困难,常委研究决定:把上级下拨的招工指标,全部分给边防干部的随军家属,军区机关一个也不留。军区还从生产收益中拨款,给在边防没有安排工作的四十多名随军家属定期补助。并且规定,军区机关和广西军区所属的内地军分区,每年要抽取生产收益的20%补助边防部队。因此人们赞扬说:军区领导对自己要求严格,对部属满怀深情,真正保持了我们党关心下级的优良作风。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