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餐桌上的经济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3
第4版()
专栏:漫话

餐桌上的经济学
张宗厚
前几天,一位朋友告我说,一位来访的美国教授要请我吃顿饭,顺便谈一谈。盛情难却,即如约前往。
途中我想,教授请客的饭菜定是十分丰盛的;这下可苦了我,我的“吃饭观”历来是“实惠而不计较名堂”,菜越丰盛越没胃口。
不料,当我随教授进入餐厅落座后,他把菜单往我跟前一推说:“想吃点什么?点吧!”我点了个炒虾仁和元白菜。教授和另一位相陪的北大教授微微一笑说:“正合我们的心意,就这样吧!”结果,每人一杯啤酒,共两盘菜,各人要了自己适量的米饭,吃得既经济,又实惠,还为饭后的交谈赢得了较充裕的时间。
由此,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甚为流行的“吃喝经”。在相当多的地方和相当多的人的脑子里,无论是大会还是小会,无论是对外宾还是内宾,无论是接待上级考察或是同级互访,无论是招待亲朋或是“关系户”效果如何不讲,吃喝是很讲究的,似乎不讲此排场,便不“隆重”、“热情”。
办事情,搞交际,谈生意,适当的招待是合乎情理的。但事情要有限度,要把适当招待和大吃大喝区别开来。
前些时胡耀邦同志访问英国,英国女王的招待午宴菜单,只有以下几种:
熟蛋、芦笋、烩鸡、鸡肝、炒饭、菠菜、红萝卜、鸡蛋布丁、草莓、奶酪。
英国女王以国家元首的资格在白金汉宫设宴,招待的又是中国的贵宾,应该说是最隆重的了。可是,这个菜单,恕我直言,不仅英国的多数家庭,就连我们中国目前的不少家庭也是能拿得出来的。寒酸吗?我看主人和客人都不会作如是想。
看来,“排场”一说,并非是什么现代化观念,不过是“土特产”罢了。我国有十亿人口,底子薄,四化建设需要资金,从这个角度考虑,餐桌上也应讲一点经济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