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一个世界性的研究中心——记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3
第5版()
专栏:科技专访

一个世界性的研究中心
——记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
本报记者 王溪元
当今世界刮起了一股“中医药热”之风。恰巧在这股热风中,在北京颐和园附近的望儿山下,于1984年春天诞生了一个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
有仙则名
这个研究所自成立以来,虽然仅有两年多的历史,可是已接待了众多前来参观访问的国内外科学界人士。国内的不计,仅国际上的来访者,就有近百批共四百多人次,其中九批有第三世界国家卫生部长以上的官员。目前这个研究所已与美国、苏联、日本、澳大利亚、泰国等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联系。唐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么多人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正是因为这里“藏龙卧虎”,是研究传统医学的一块宝地。
我们以记者的身分也来访贤探秘。接待人员领我们首先见的就是一条“龙”——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所长肖培根教授。这位年过半百的所长尽管很忙,还是客客气气地与我们交谈了两个小时。
肖培根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五十年代初期毕业于厦门大学。当他还是一名共青团员的时候,就担任了一个拥有四十来人的研究室的负责人。那时卫生部给他们下达的任务是:“摸清全国的中药情况”。当时,这个研究室的成员全是青年人。他们走出实验室,到生有药用植物的天南地北,利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全国主要药用植物的普查工作,在普查过程中采集了五万多份标本。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以后,在有关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对其中近五百种最常用的中草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长达二百多万字的《中药志》。这部著作分为四册,于六十年代初出版发行,赢得了国内外药学界的一致好评。国际药学界把这部著作比喻为“中国近代本草的代表作”。
肖培根在此后的多年药学生涯中,不仅跑遍了中国,还多次到亚、非、欧三十多个国家进行访问和考察。渐渐地,肖培根成了通晓古今中外各种药用植物的“活辞典”。现在,他除担任上述一些职务之外,还是国内外七八种学术刊物的编委。有人说,光是肖教授所编著的书,就够人一抱了。培育“神药”
现在这个“药植所”,实际上是在原来的药物研究所、西北旺药用植物试验场,以及云南和海南岛的药用植物试验站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十年动乱期间,这些场、站几乎都变成了“劳改农场”。场、站的归属问题变来变去,科技人员的去留问题久无着落。但是,一些有志气、有眼光的科技工作者,并没有在逆境中躺倒不干,而是下乡上山,走上了一条与药农同生息、共患难的道路。如今成了“天麻王”的副研究员徐锦堂,就是他们的一位杰出代表。
天麻,是一种名贵的常用中药材,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我国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已将它列为上品。《本草纲目》称它为“治风之神药”,主治口眼歪斜、肢体麻木、五痨七伤、高血压,等等。千百年来,人们所用天麻,都是采挖其野生的地下块茎。随着社会的发展,仅靠野生资源早已供不应求,必须寻求人工栽培的途径。然而天麻是一种无根、无绿色叶片的特殊植物,它与一种真菌——蜜环菌共生,靠消化蜜环菌而生长繁殖,极难人工栽培。徐锦堂自1958年大学毕业后,长期深入陕西、湖北天麻产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与他的合作者们一起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神药”天麻。他们所创造的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于1979年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于1980年获得国家二等发明奖。1984年,徐锦堂所创造的栽培黄连的玉米和造林遮荫技术,又获得国家三等发明奖。
现在,天麻、黄连等名贵药材的人工栽培技术,已在许多地区大面积推广,明显地改变了这些中草药供不应求的局面。徐锦堂这样的人,在“药植所”还有不少,虽然“知名度”不那么高,但是他们的工作却也干连着各地千万人的事业。
面向未来
现在“药植所”(不包括设在云南、海南岛的分所)共有实验园地一千多亩,栽种药用植物一千多种,共有科技人员三百来人,分设资源室、栽培室、真菌室、药理室、化学室、植物园、标本馆、中间试验制药厂等十多个部门,初步形成了多学科配合的综合性开发研究机构。在这个研究所的试验园地里,不仅栽有许多国内品种的珍贵中草药和常见中草药,还栽有多种异域的药用植物,什么人参、西洋参、非洲萝芙木、南斯拉夫小蔓长春花……各种奇花异木,不胜枚举。
由于这个研究所具有众多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由于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堪称世界第一,我国有积累了数千年的使用中草药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这个研究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研究合作中心”,肖培根教授任这个中心的主任。肖教授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发扬自己的优势,把这个研究所办成世界第一流的研究所。”
事实上,这个研究所在药用植物研究的许多方面,已属“世界领先”。比如,近几年来肖教授一直在研究“药用植物亲缘学”,这是由他首创的一个学术领域。肖教授从植物系统学、药理学、医学、化学、电子学等许多学科的角度,对传统药物学进行系统、综合研究,将这一古老的学科装备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翅膀,使它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据统计,仅仅有关这方面的论文,肖教授在国内外报刊和讲坛上,已发表了四十多篇。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道路宽广,前景诱人。现在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外科靠手术刀,内科靠中草药”,这给药用植物研究者们既增添了干劲,又加重了负担。这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说:“也许,人类对于癌症的攻坚战,会由中草药带来一个突破。”这是一种设想,也是一种期望。(附图片)
肖培根(左一)与同事们一起观察药用植物。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