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诗缘情辨》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3
第8版()
专栏:

《诗缘情辨》简介
刘善良
《诗缘情辨》是裴斐同志的一部学术专著,共二十一万余言,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2月出版。
我国古代诗论,向来有言志、缘情两派。四十年前,著名诗人、学者朱自清先生出版了《诗言志辨》,阐述了言志派诗论的历史发展面貌,考辨归纳,剀切详明。本书题为《诗缘情辨》,显然是从另一角度来研究古代诗论的。
著者深入考察了我国历代诗论,指出言志派诗论是政治家和经史家的诗论,重视诗的社会功能;缘情派诗论才是诗家的诗论,重视诗本身的特征。著者披开历史迷雾,指明一个有趣的事实:言志论虽然在历史上处于统治地位,但真正的诗人和理论家对它往往采取阳奉阴违态度,而缘情论才是我国古代诗论的主流。缘情论不象言志论那样,只以先秦两汉儒家经典言论作为神圣原则,确立后便不可变更,不再发展,而是随着诗歌创作实践的发展,研究总结这种创作实践的工作也逐步深入,从而揭示诗歌本身的特征也逐步丰富,逐步完善。缘情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强调主观感情(个性)的表达和意境的创造。”著者广泛搜罗材料,考证辨析,取精用宏,溯源探流,由表及里,整理出了缘情论的发展脉络;论点清晰明确,论据丰富科学,颇多真知灼见。
值得注意的是:著者不是孤立地从诗论和诗作来研究缘情论的历史发展,而是注意到社会的、经济的、思想的诸因素直接间接的影响。质言之,是把缘情论放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具体条件下进行研究,这就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其实质,而所揭示的基本内涵,不仅对研究古代诗人诗作有意义,对今天诗歌研究和创作也多有启发。
本书采取理论研究和作家作品评论相结合的方法,上篇是综论,勾勒了缘情论的历史发展轮廓,下篇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的创作为例加以论证,这样互为补充,有血有肉。附篇《诗律明辨》,采取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述古代诗歌艺术的一些基本规律,便于初学者掌握。这部分是著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写成,行之有效;也有助于读者完整地了解我国诗歌传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