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游牧生活开始向半定居半游牧转化 青海各族群众过上安居乐业新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4
第4版()
专栏:

游牧生活开始向半定居半游牧转化
青海各族群众过上安居乐业新生活
本报讯 青海省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指导少数民族群众过社会主义新生活,各族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牧区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开始向半定居半游牧转变;一日三餐吃酥油糌粑的单一饮食,开始向米面炒菜多样化转变;一年四季穿盖一件大皮袄的落后习惯,开始向穿时装盖被子睡钢丝床转变。
青海省党政军领导部门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尽快脱贫致富。三年间,一些偏僻落后的地区生产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尖扎县解放村靠近黄河沿岸,河床的大量淤沙质地坚硬沙粒洁净,是极好的建筑材料,村民们把沙挖运到各地出售,成为一条重要的财源。他们还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家家建起果园,每年收十万多斤梨和苹果。三年来,这个村已买了三十九台拖拉机,十八台脱谷机,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地处脑山的湟中县上新庄,从事运输、五金、建筑、淘金、织地毯、磨面、养殖、理发、照相的人家就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以上。他们生产的羊肠衣套管成为青海的拳头产品,远销国内外。仅此一项年产值就达十一万元。
积极传播经济信息,科学发展畜牧业,是民族地区过上新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青海牧区三年间办起科学技术讲座和畜牧业人才培训班三千多期,牧民在绵羊改良、机械的使用、优质草场的发展和牲畜常见病的防治等生产领域大胆革新。海晏县莫湘滩村的牧民淘汰牲畜自然配种的方式,使人工授精受胎率达85%以上,冷冻精液配种试验受胎率达62%,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这个村许多少数民族青年学会了机械化剪毛、“干酪素”的制作和牛奶分离器的操作,1985年人均收入达一千三百多元。
三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也有很大成绩。他们创办了许多文化夜校、“马背小学”和“帐房学校”,在全省农牧区开办扫盲班一千五百多期,参加学习的少数民族青年有二万六千多人。在对儿童的教育上地方和军队一起投资修缮教室添置桌凳努力改善教学条件。青海各少数民族群众正迈着大步和全国人民一起走向中华民族实现四化大业的雄伟进程。
(王钟人 录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