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文化领导工作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7
第7版()
专栏:

文化领导工作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高占祥
目前,我国文化艺术出现了稳定发展的新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新形势,把文化工作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作为文化部门的领导,要增强政策观念、改革观念、战略观念和服务观念,在思维方法、工作方法、领导艺术方面实行重大的变革,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

增强政策观念,在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方面下功夫,以适应领导机关职能的转变。
不久前,赵紫阳总理在贝尔格莱德接受南斯拉夫《新闻周报》总编辑杰基奇采访的时候,有一段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讲话。赵总理强调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政府的职能将有所转变,政府机构和干部制度也必须有步骤地进行改革。没有这方面的改革,就不可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文化部是管理文化工作的政府机构,机关的职能也要有相应的改变。这是需要我们文化部门的领导潜心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首先,要实行文化领导工作着重点的适当转移,即把我们的主要精力转移到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来。我们要注意适当改变过去偏重于开会、发文以及组织会演、调演、比赛一类的作法。尽管组织一些有质量、有影响、能起示范作用、能起推动作用的活动是必要的,今后也还是要搞的。但从总体来看,领导机关不应把主要的人力、财力过多地用在这方面,而应该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调查研究、拍板决策和宏观指导上来。
其次,要注意从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在立法和完善政策上多作文章。文化工作长期以来采用行政管理手段,使文化工作的性质、地位、经费来源、人员构成、艺术创作,以及劳动成果等都没有法律保障。人们从多年的实践中深深感到:文化艺术事业要繁荣,还需要法律和政策做保障。
为了进一步解放艺术生产力,我们应该逐步地建立科学的、配套的政策体系。这是关系到我国文化艺术事业能否得到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千头万绪、繁杂众多的问题面前,光靠手工业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是远远不行的,必须通过立法和决策去解决那些重要而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还有, 大胆地在“脚下”简政放权,努力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以利于用更多的精力去管“天下”。不在“脚下”简政放权,是无法管好“天下”的,是无法适应机关职能的转变的。只有放权,才能增强基层的活力,才能把下属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领导者腾出手脚去深入基层,才能实现文化部门领导机关职能的转变。
要使我们的工作适应机关职能的转变,我们除了在领导方式上实行重大变革外,还必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适当调整。比如要加强和充实调研人员的力量,建立智囊团,充分发挥智囊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

增强改革观念,保护和支持改革者,促进文艺改革的深入发展。
第一,文艺要坚决走改革之路。最近,我到三十多个文艺团体去看了看、谈了谈,深深感到: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文艺团体确实遇到了新的挑战,矛盾、困难很多。出路在哪里?一些改革搞得好的单位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向改革要出路,向改革要生机,向改革要观众,向改革要效益。改革之路,是艰难之路,然而改革之路,却是繁荣之路,是振兴之路。为了促使旧的文艺体制尽快地向新的文艺体制转化,我们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如领导体制的改革、机构设置的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工资奖励制度的改革、剧团管理的改革、艺术本身的改革,等等。
在改革中,我们要鼓励探索,支持艺术竞争,增强表演团体的活力。今后,不应采用行政的手段去维护表演团体的级别,而是用艺术竞争、优胜劣汰的方法,来考核评定艺术表演团体的级别。这样就可以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中间坐不稳,在艺术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文艺改革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解放艺术生产力,做到“出人、出戏、出效益”,用精美的精神食粮来不断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其次,要正确地看待文艺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象经济战线保护改革者那样来保护文艺战线上的改革者。前一段的文艺改革有成绩,也有缺陷,有经验,也有教训。如能正确对待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就可转化为我们的财富。前一段注意克服“大锅饭”、“平均主义”弊端,起了积极作用,要肯定方向,不要来回再折腾。至于说出现的问题,要采取继续完善的办法。其它经济方面的改革都是采取完善的政策,精神生产部门也应象经济部门那样采取“完善的政策”的办法,进一步解决“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弊端,建立健全的艺术生产责任制,把文艺表演团体的改革引向深入。
保护和支持改革者,是正确对待改革的核心问题。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改革中的失误者。改革是崭新的事业,崭新的路,它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因此,改革就意味着探索,就意味着标新,因而要允许改革失误,允许改革失败。对改革中的失误者要本着“吸取教训,高抬贵手”这八个字去正确对待。如果出了点毛病,就一味指责,甚至处分、撤职,那谁还敢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开拓者。我们绝不能再重演那种“出头的椽子先烂”的悲剧。我们各级领导要为改革者,特别是为那些诚意改革的失误者多说几句公道话。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在“微调”上想办法,在“完善”上作文章。
再者,要敢于和善于在影响艺术生产力发展的要害问题上进行改革。文艺改革涉及方面很广,在改革中各地可根据本地情况确定改革的重点、步骤和方法。从总的来看,当前应在机关领导体制和文艺表演团体管理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上多下些功夫。
领导机关的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现在看,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机关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有利于服务基层,有利于宏观指导,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增加基层活力,有利于解放艺术生产力。只要符合上面讲的“五个有利于”,不管困难有多大也要坚决改革。在机构改革中要特别注意做好人员配置方面的工作,尤其是要选拔配备好领导班子。新班子成员应是年富力强,勇于开拓创新,大胆坚持改革,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能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领导班子中的主要成员要懂艺术规律,懂文化管理,有较强的专业基本功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要敢于使用那些年轻有为,尚未出名的人才,改变过去那种只有老资格、名家才能行的观念;新班子成员必须公道正派,全心全意为振兴文艺事业努力工作。
我们还必须下决心搞好文艺表演团体的改革。这大体上包括文艺表演团体的领导体制、合理布局、机构“消肿”和以剧目为中心的业务建设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机构“消肿”是难题,要下决心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多下些功夫。这方面山东已创出了路子,各地亦有了经验,只要领导重视,只要把工作做细,是可以解决的。

增强战略观念,进行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与研究,以促进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战略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一个时期以来,上海、北京等地,开始了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和研讨活动,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股“文化热”。这股文化热的出现,是社会主义发展之必然。这是因为改革的浪潮正在冲击着与其不适应的旧的思想观念、旧的文化观、旧的风俗习惯,促使人们去寻求与改革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从而促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以探求建立一种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文化观念。
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我们要树立现代化的整体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进程。三者缺一就实行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顺乎历史的潮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与研究,以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进行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活动,当然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是开放的科学。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进行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与研究,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不能只着眼于当前,而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因此,我们在研究文化发展战略时,不仅要考虑到国内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到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这样做,有利于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早日振兴与繁荣。
文化发展战略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很广,在考虑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时要注意它的核心部分。就是说,要着重考虑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队伍的建设,文化设施的布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确立战略目标和制定规划时,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稳定性和时效性。上海的经验告诉我们,确立发展战略目标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把各方面力量——意识形态的各部门和经济战线的各部门都动员与组织起来去为实现这个目标奋斗。
新时期的领导者,要有战略意识、战略眼光和战略头脑。我们负责的每个单位、每个地区,它既是全局的局部,同时又是一个全局。因此,增加战略观念,实行战略指导,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领导者都应该是一个大大小小的战略家。我们要学会用战略的观点去推动我们文化事业的发展。

增强服务观念,发扬知难而进的开拓精神,以表率作用去影响、带动文艺大军前进。
胡耀邦同志要求文化部“要把全国一百万表演艺术队伍真正统帅起来,发挥他们的才能和作用,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带好这支队伍的方法可以有若干条,但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去影响和带领队伍前进。正如同志们所说:表率就是力量。
首先,我们的干部要有一种甘为下级服务的孺子牛精神。“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公仆”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所谓领导就是服务,主要是指为下级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区分“公仆”与“官僚”的根本标志。在领导机关工作的同志,要抛弃那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
其次,要有一种知难而进的开拓精神。我们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文化工作的矛盾、困难很多。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知难而进。我们的口号是向困难进军!向老大难进军!克服老大难,就是新局面。我们就是要千方百计地、百折不挠地去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奋斗。正如中央领导同志在讨论文化工作时所说,正因为有困难,才要我们去工作,没有困难还要我们干什么!考核一个干部的实绩,不是看口头上讲得怎样,而是看他能不能去克服困难,能不能一个一个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我们要有一种“自强、自立、自信”的自奋精神。应该有一种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的优良作风,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谁在那里等、靠、要,谁的工作将失去主动权。
总之,我们要有一种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把自己的身心全部奉献给艺术事业,锐意进取,奋力开拓,自己勇于踏着困难前进,就能带领文艺大军在改革之路上奋勇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