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无才便是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7
第8版()
专栏:

无才便是福
刘征
“女子无才便是德”,也有说“便是福”的。这句话的发明权不知属于谁。《两般秋雨庵随笔》就已经说“昔人云”,明张岱说出于陈眉公之口,大约也未必可靠。好在并不因此发给奖金,可以不必管它。
这句话虽说带有轻视妇女的偏见,却出于冷峻的慧眼,道出了真确的现实,难怪已经成了广泛流传的口头语。我手头有一本钱玄同题签的《雪压轩集》,是二十年前花三毛钱在旧书摊上买的。作者贺双卿,是清代一位颇有才华的女诗人。她婚姻不得意,备受舅姑和丈夫的虐待,哀叹着“贵本椒兰,贱同粪壤”,饥倦忧瘁以死。因有才而致祸,那反面就是因无才而得福。假如无才,便会因愚昧而麻木,安于逆境而不致香消玉陨了。但据说连贺双卿这个姓名也靠不住,这更增添了几分凄惋。
大化迁移,时殊事异,“女子无才便是福”早已是老皇历了,真是谢天谢地。但是,去掉“女子”二字,来个男女平等,“无才便是福”却有时仍然反映今天一部分残酷的现实。
比如有甲乙二人,甲有才,乙无才(准确地说是才具平庸,绝对无才的人是没有的),两个人同样爱穿花衬衫。在乙,至多开头有人多瞪他几眼,久而久之,看惯了,反而觉得乙本该是这副模样,没有人再去理会衬衫花不花了。在甲呢?那可有戏看哩!什么“作风轻浮”,“好出风头”,“流氓习气”,“崇洋媚外”,都来了。“这号人还……也配!”“一件花衬衫算什么,故事多着咧!”“怪不得,昨天有人看见他同一个披肩发在街上走,他老婆还蒙在鼓里,嘻嘻!”“他二叔的姨妹的远房侄子就是因作风问题送去劳教的,遗传!”因一件花衬衫,可以被涂上各种颜色,弄得人不人鬼不鬼。
还有更厉害的。有才的和无才的一样,都不是完人。有才的不免真的有些小缺点,工作中也不免真的有些失误。那么,来了,四方八面会向他扑来遮天盖地的污秽的大雨。流言蜚语会变成行政出面干预,交头接耳会变成盖着红色大印的文件往来,非议会升级到招来调查组这样可怕的程度,从全盘否定直到指为非法,指为犯罪。评模、提干、入党自然无份,说不定还会因此锒铛入狱。如果没有很高的领导发话或洋伯乐赞许,此人将堕入泥潭永无起拔之日了。呜呼,无才便是德,谁叫你有才!
小时候听老人说古。一位老人说他亲眼见过西太后发丧。问他那是什么样的,他说什么也没看见,只是爬在地上磕头。有个人抬起头来想看看,那头一抬起来就高出所有的头之上,很显眼,于是一条虎尾鞭嗖地打过来,打得那人头破血流。我觉得,我们有些地方也游荡着这么一条无形的鞭,看哪个人高出一点,就给他点颜色看看,让大家彼此彼此,都齐刷刷地一般矮小。一样的无所用心,一样的优哉游哉,一样的享受“大锅饭”所赐的清福,于是,天下太平。
太平则太平矣,只是有一节,国家吃了亏。好比育林,如果长得郁郁葱葱的尽是那些只堪小用的柴木或灌木,一见云杉劲柏就拦腰斩断,那么,我们梦寐以求的千万间大厦将无以支撑,只好长久屈尊在茅屋里,甚至倒退到穴居野处。
无才固然不该得祸,有才却该更加得福。我们要前进,要发展,就要一扫各种形式各种名义的妒才、抑才、谤才、毁才的坏风气,使我们的泱泱神洲成为利于一切秀木成材的深厚广袤的沃土。我这样祝愿,也这样相信。因为不如此,我们就是自己堵塞了生路。
一九八六年七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