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唐山君子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7
第8版()
专栏:

唐山君子兰
白鹤龄
我到唐山已经黄昏。车窗外闪过一排排高矗入云的新楼群,在朦胧中更显得神奇莫测。安置好住处后,我便给已经退居二线的老郭家挂电话,约定第二天上午上他家去。
他的宿舍在一排典雅的白色二层小楼里。我进屋后室内无人,客厅内两盆君子兰很醒目。看来这位前任市委书记退居二线后,有时间侍弄花了。根据我有限知识判断:一盆是胜利,一盆是和尚。胜利虽然叶子不太宽,但长得挺拔、秀气。我看着看着,不知怎的幻化出老郭的瘦高身材——一个带八角帽在延安窑洞前的红小鬼,一个带手枪在太行山转战的区长,一个三十来岁带工人帽的市长、一个穿中山服的瘦高厅长、地委书记,一个带着大牌子的“黑帮头子”……
不久,老郭便回来了。他稍微胖了些,但仍属瘦高个范围,眼仍有神,就是满头灰白发了。他说他正搞一个调查报告。我说:“新唐山不是基本建成了吗?”他说:“基本完成了。1978年省委找我谈,让我来唐山任第二书记兼唐山建设指挥部政委,主要抓重建工作,我压力很大,可一想唐山几十万人民住在防震棚,个人有什么说的呢?我来时一片废墟,坐标都移位了,重新搞测量,搞勘探,接着搞规划,搞设计,1979年下半年就全面开工了。几十个设计院、几百个工程队,物资、材料、运输,真是千军万马,千头万绪。现在已经完成一千八百万平方米,人均七米多。已有二十一万六千多户住进新楼,我们属最后一批搬进新楼的,你要是早来我还住防震棚呢!”
省委选中他来负责重建唐山,是非常知人善任的。他一进城就任市长,市委第一书记,省工业厅长等职,对工业和基本建设熟悉。更重要的是他头脑清楚,一堆乱麻,一经他手就理出头绪。他的记忆力特强,我们住牛棚时,比赛背诵《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我自信记忆力尚可,岁数又比他小,结果他仅用一天就背诵如流,我用了一天半还笨笨卡卡。有一次“专案组”叫他看结论材料,那上面多处颠倒黑白,为了逐条辩驳,他要求抄写一份,专案组不准许。他就要求再看一遍,勉强同意了。他回来默写一份,和那六千余字的原材料基本一样。他还有临危不惧的求实精神,十年动乱中原戏剧学校一批学员将他们几个“当权派”拉去批斗,质问戏校谁批准下马,将一位老同志抡起皮带打的满地滚,这时他挺身而出,说“这是我签的字,与他们无关!”“你签字打你”,一皮带将脑袋打破,满脸是血……
老郭喝口白水,微笑说:“现在事情少多了。过去一夜不知来多少电话,现在能睡好觉,身体也胖了。”他对唐山真是充满感情,他极口称赞唐山人精明能干,每年有五亿多利税,基本上靠自己的力量把唐山重建起来。
吃饭时,饭桌上谈起当前的吃喝风,我说:“你们指挥部跟那么多单位打交道,也一定难免吧!”老郭说:“每年五亿多元的交道,可从来没请过客,也没吃过请,我没有,下边也没有。”对老郭一尘不染我是相信的。大跃进时讲报喜献礼,他办公室一角堆了不少献礼的瓶酒,可他一瓶不动,八月十五叫公务员送到机关食堂,叫大家喝了。他那年调离承德那一天,我说:“行李、炊具都装上车了,今晚你们全家到我家吃点吧。”老郭笑一笑说:“我来承德二十九年,一个请也没吃过,你说这个例破不破?”
晚饭后我们一起登上了宿舍后边的凤凰山顶。这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盛开季节,春风习习,暖气融融。夕阳下,新唐山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老郭指点,那形如飘带,闪闪亮银的是陡河,东半边烟雾飘渺,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为工厂区,指北部、西部绿树掩映整齐有序的楼群为商业区和居民小区。还细细告诉我,哪座高楼为宾馆、为商场、为学校、为医院,真是如数家珍。夕阳斜照,他鹤发童颜,充满轻松感的胜利的喜悦。我默默端详他,象身经百战的将军指挥完一场胜利的战役,象远航的舰长经过惊涛骇浪返回港湾,象作家的长篇小说经过呕心沥血划完最后一个句号。只有付出辛劳的人才能尝到胜利后的喜悦。七八十万人住上新楼,他们和后代不会忘记的。
临别时,他送我一盆君子兰。我每天下班后都要看它一会儿,那整齐有序的扇形叶,给我一种挺拔、高洁、秀气之感。不知怎的,看着看着就幻化出一个瘦长的唐山君子兰的身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