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阅读
  • 0回复

首都文艺理论界人士探讨新的理论命题 如何以现代意识反映现代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1
第1版()
专栏:

首都文艺理论界人士探讨新的理论命题
如何以现代意识反映现代生活
本报讯 据《文艺报》记者潘凯雄报道:在当前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实践中,富有探索精神的作家和批评家们对“文学与现代意识”的新理论命题,正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文艺报》7月22日邀请首都部分文艺理论批评家就这一问题作了认真的研讨。
在座谈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现代意识”这个理论命题是当代中国前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与当前正在发展的观念变革有着密切联系。
与会者在对“现代意识”作实质性探讨时,都不能不首先试图对“现代意识”的内涵和特点作出界说,这时就出现了种种分歧。在众说纷纭、复杂多样的思考中,大家也在某些问题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同:首先,现代意识虽然突出标志着时间的涵义,但又决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并非所有过去存在过的意识都不能成为现代意识的融汇组成部分;同样,也并非所有现代人的意识都是现代意识。其次,有的同志提出现代意识本身也存在着价值判断,并非所有现代意识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赞美。大家还认为,现代意识的概念在目前的理解中尽管是宽泛的,但应该有其主导和核心部分,这就是代表着现代中国以至人类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的历史流向。再者,理解现代意识,不能不超越一定的国家、民族和阶级界线,同时也不能不联系本国、本民族的现实和未来命运进行思考。
大家在考察我国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的现状时指出,一方面,许多作家艺术家正在努力用“现代意识”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美的审视和表现;另一方面,有时这种审视和表现之中,也自觉不自觉地混杂着种种陈旧的、落后的非现代意识,而有的文艺评论却还把这种现象当作文艺创作中的“现代意识”来加以赞美。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一、封建意识。在描写当前变革生活的作品中,过分热情地表现了权力崇拜、铁腕人物崇拜、人治、清官思想、一言堂、家长制、中庸调和等;在描写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中,孤立地宣扬所谓忍辱负重、逆来顺受、愚忠、狭隘虚伪的“爱国主义”等;在表现伦理道德的作品中,不加分析地一味鼓吹妇女的从一而终,忠孝贞节,甚至视女性为“色性”的同义语等。二、复古意识。盲目地赞美崇拜传统,罗列展览许多落后、愚昧、腐朽的风俗习惯以至津津乐道。三、生硬、浅薄、简单地照搬西方哲学思想,在文学作品中歌颂那种脱离当前社会现实的荒谬感、孤独感、虚无感以至绝望颓废等情绪,以为这就是地地道道的现代意识。许多同志认为,这些非现代意识在当前的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中虽不是主流,但确有所表现,因而值得我们注意。
在座谈讨论中,还涉及到其它一些重要问题,如:现代意识的建立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现代诗学;现代意识的全方位培养;现代意识的层次距离等。
在座谈会上先后发言的有:陈骏涛、吴元迈、雷达、缪俊杰、高名潞、易鹰、李准、谢冕、张韧、吴国光、陈晋、包遵信、王焱。《文艺报》谢永旺、陈丹晨、钟艺兵等也参加了座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