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片片情意献给非洲兄弟——记首都万名青少年援非募捐日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1
第7版()
专栏:

片片情意献给非洲兄弟
——记首都万名青少年援非募捐日活动
本报记者 杨汝生 李文云
8月1日上午,北京万名青少年冒着盛夏炎日,纷纷走上街头,为援救非洲灾民开展义卖、义诊、义画以及社会服务和专业咨询等募捐活动。参加者有学生、售货员、宾馆服务员和个体户青年等。他们八仙过海,各显其长,将片片情意献给非洲人民。
共同的心声
王府井百货大楼前人流如潮,一片欢腾。北京大学等单位的青年们正在这里举行募捐活动。大楼正面悬挂的“援救非洲受灾人民”的巨大横幅鲜艳夺目,精心布置的宣传栏上的非洲灾民照片触目惊心。
“每个人对世界都要有一颗爱心。现在非洲人民遇到了灾难,同情和支援他们是我们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学生牟晓春的话表达了参加这一活动的青年们的共同心声。
北大学生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已放暑假,多数学生已经回家。但听到组织这次活动的消息后,许多同学踊跃报名参加。准备回家的外地同学将火车票退掉,在家休息的北京同学回到学校,有的毕业生也赶来参加。
在首都医科大学设的咨询点上,身穿白大褂的男女青年正在宣讲耳针的效用,并当场给患者表演。一时间,来此就诊的群众排成了队。人民大学的小伙子出售图书、杂志、字画,忙个不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姑娘解答服装样式、室内布置等询问,细致耐心。一位心情忧郁的中年男子来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咨询点,在得到满意的回答之后,脸上漾出了微笑……
孩子的意愿
熙熙攘攘的北京火车站广场,今天热闹异常。北京铁路一小的少先队员们正在一遍遍地广播一份倡议书,呼吁过往行人向非洲的小朋友伸出救援之手。他们细嫩的嗓音,稚气的面容,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许多人的心。孩子们向每个捐赠者热情道谢,一个个忙得大汗淋漓。
为了参加这次募捐活动,小同学们很早便起床,赶在了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前面,在这里挂好了横幅,摆好了募捐小箱。
在清华大学设的募捐点上,两个身穿漂亮衣裙的小女孩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大的约有七、八岁,小的只有四、五岁。姐姐拿着一元钱走到钱箱跟前,妹妹却要亲手投进去。当她被姐姐抱起来,将钱放进比自己还高的钱箱时,神情是那样专注,这感人的场面,使有的在场者的眼圈都润湿了……
缕缕深情
一个气喘吁吁的姑娘来到北京大学募捐箱的前面。她叫张党生,唐山化工机械厂工人,今年二十二岁,正忙着去北京站赶火车。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崭新的十元的人民币,毫不犹豫地投进了箱子里。当记者让她谈谈感想时,她腼腆地迟疑了一会说:“唐山地震时,正是由于八方的支援,我才幸存下来。现在非洲人民遭了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一位中年妇女把要给孩子买鞋的十元钱捐了出来。她说:“鞋子虽没有买成,但孩子知道了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样作更有意义。”
一个来自西南边陲的藏族青年投进自己的一片真心,一位来京出差的深圳干部献上自己的一腔赤情。在捐赠者中,有鬓发皤然的老者,也有牙牙学语的孩子。一位青年工人说得好:“中国人民是富有同情心的民族。这种美德,我们这一代要继承发扬。”他还说,非洲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自己能为非洲兄弟尽一点力“感到无比的荣幸”。
是的,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苦乐与共,心心相印。(附图片)
图为少先队员在广播倡议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