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人生短促艺长存——李苦禅纪念馆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1
第8版()
专栏:访问记

人生短促艺长存
——李苦禅纪念馆观感
郑理
坐落在山东泉城万竹园的李苦禅纪念馆最近揭幕了。
横悬在门楼上的《李苦禅纪念馆》六个金字,由吴作人先生题写。我随着参观的人流,步入雕梁画栋的庭院,走进油漆彩绘的展室。
在纪念馆的十八个展室中,共陈列了他不同时期的近二百件作品,小幅不过盈尺,大幅则达数十平方米。他在八十四岁高龄创作的《盛夏图》,占了整个第三展室。瞧,花如盆,叶如伞,梗如臂;三只鹭鹚,呼之欲飞;墨色淋漓,烟云奔腾,变化多端,层次无穷。我观其画,顿觉清香四溢,如同置身于荷塘之滨。我念其人,眼前再现苦老音容笑貌。他一身正气,用如椽大笔,以棉丝代笔,拿盆盛墨,运笔时若李广引弓,公孙舞剑,悬腕挥洒,登梯舞墨,造险破险,气韵横飞……并题曰:“国家日趋兴盛,乃余之愿。”墨里字间,无不表达出他对祖国的赞美,对“华夏振兴”所寄托的深切情感。
在陈列的金石篆刻中,有他请齐白石为自己制的一方“死不休”画印,意思是“画不惊人死不休”。其实,即便是已经惊人了,他也不肯罢休。有一横幅丈二匹《鱼鹰图》,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是一幅少见的精品,不仅构图新颖别致,一群鱼鹰神态各异,生动有趣,就其笔墨功夫而言,同他创作的许多鹰、鹭鹚、荷花一样,海内可及者可谓无几。
在陈列的作品中,观众还可以欣赏到苦老笔下各种神态的雄鹰。白石老人对他的鹰早有很高的评价。进入七十年代以后,苦老的画达到了化境的地步,已经没有固定的画法能够约束他,限制他了,可以“随心所欲”。他画鹰,有时先画双翅,有时又从头部画起,有时也从尾巴、脖子画起。有一回有个外国代表团看他作画。起初,人们越看越皱眉头,只见纸上一团墨,怎么也瞧不出他在画什么。后来,只见苦老忽如高山坠石,啪啪几笔写出鹰的头部,一只立在高山之巅的雄鹰,远瞩欲飞。人们为之一惊,鼓掌叫绝。
五十年代,国画不被重视,有人认为它落后。他在《风雨雄鸡图》上曾题道:“人道我落后,我处亦自然!待到百年后,或幸留人间。”苦老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真正艺术家。他有着民族气质,反映在书画上,不论其尺幅大小,都具有宏大的气魄。
我们从陈列的大量遗作遗物中,清楚地看到了一个艺术家锲而不舍、精勤日新的轨迹。他被人尊为一代写意画大师。
我恋恋不舍地走出纪念馆,登上了门前不远的假山。纵观全馆,眼下是一片北京的四合院与江南庭院、园林合为一体的古典建筑群,趵突泉公园不仅有了李清照纪念堂,如今又有了规模更为可观的李苦禅纪念馆。无疑,纪念馆将和其他名胜古迹一样,为“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增光添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