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艰苦历程的记录——访瑞士伯尔尼爱因斯坦故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2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艰苦历程的记录
——访瑞士伯尔尼爱因斯坦故居
杨武能
伯尔尼克拉姆街四十九号二楼有一套朴实无华的市民住宅,这就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故居。1902年至1907年,爱因斯坦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生命史上至关重要的几年。在这几年中,年轻的爱因斯坦总共发表了三十二篇科学论文;特别是在被称作他的“命运之年”的1905年,当时才二十六岁的爱因斯坦不仅提出了有划时代意义的狭义相对论,还提出了布朗运动理论等重要物理学理论。
古城伯尔尼以接待和庇护过杰出的科学天才而感到骄傲。爱因斯坦曾作为“三等技术专家”在市专利局工作过,市专利局所在的大街就被命名为爱因斯坦大街。1977年,在马克斯·弗吕其格博士创议下,伯尔尼成立了爱因斯坦协会。1979年3月14日,值爱因斯坦百年诞辰之际,克拉姆街四十九号正式被辟为爱因斯坦纪念馆,向公众开放。
穿过伯尔尼的老钟楼,踏着克拉姆街用石块铺成的路面,来到顶上竖着伯尔尼城徽——一头穿着盔甲的熊——的著名喷泉旁,抬头就到了故居楼前。楼下是一间生意兴隆的咖啡馆。咖啡馆的墙壁上悬挂着爱因斯坦的大幅像片。我们推开咖啡馆左边一道厚重的木门,登上狭窄的楼梯,进入了故居的小走廊。走廊两侧雪白的墙壁上贴满文字说明和图片。往左跨进起居室,对门的墙上有一幅放大成真人般大小的照片:一个蓄小胡子的年轻人站在三脚架支着的小桌前阅读文献资料,神情专注。它就是爱因斯坦在伯尔尼专利局时的工作照。它和故居中的其它展品一样,生动真实地记录了科学家早年创业的艰苦历程。爱因斯坦于苏黎世大学毕业后来到伯尔尼,无职无业,囊空如洗,不得已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希望谋得一个家庭教师的职位。后来好不容易在市专利局得到一个“三等”差事。一天紧张工作之后,他才有时间从事自己心爱的理论研究。实在累了,便踱到窗前,一边观赏克拉姆街美丽的街景,一边拉一曲小提琴,作为休息和调剂。如今,这琴、谱架和乐谱,还有那求职广告,都陈列在故居中,凡来参观的莘莘学子,无不睹物生情。
一位个子高高的中年男子来到我们面前,他就是当天在这座不收门票的纪念馆负责接待和解说的唯一工作人员,名字叫郁泽勒。他领我们走进内室,指着墙上一帧妇女的照片,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而动人的故事:1903年新年,年轻的爱因斯坦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米勒华·马里克是他大学的同学,一位很有才华的女数学家。在丈夫推导、论证和提出狭义相对论的过程中,她承担了大量繁复艰巨的数学演算工作,使年青的爱因斯坦如虎添翼。论文发表了,他早年在苏黎世的数学教授大为惊异,不明白这个从前很少来听课、懒于演算的学生何以一下子变成了数学天才。爱因斯坦自然非常感激自己的妻子。1921年,在获得诺贝尔奖后,虽然他俩当时已经离婚,爱因斯坦仍直接从领奖地点——斯德哥尔摩赶到苏黎世,将全部奖金交给了米勒华·马里克。
望着照片上那张贤淑、聪慧而美丽的脸庞,郁泽勒先生最后说:
“米勒华·马里克和爱因斯坦的故事使我想到,在许多杰出而伟大的人物背后,都站着杰出而伟大的妇女,虽然她们常常默默无闻,不为人知。”是的,在爱因斯坦走过的艰难历程上,也有她妻子的脚印。(附图片)
伯尔尼的标志——十五世纪的大钟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