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不喝“大锅水”种地用水讲效益 黄县发展节水型农业旱年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3
第2版()
专栏:

不喝“大锅水”种地用水讲效益 黄县发展节水型农业旱年丰收
本报讯 北方缺水区的山东省黄县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收到可喜成绩。目前全县总耕地面积中,水浇地面积已增至87%,蓄水工程灌溉面积扩大了十九万多亩。近六年水利累计增产效益为一亿七千四百万元。在连续五年干旱的情况下,全县粮食单产稳定在一千三百斤左右。今年又遇到大旱,但全县三十九万亩小麦仍获丰收,单产达到六百二十一斤,比去年增产十三斤。
由于长期“吃大锅水”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近十年来,黄县地下水位下降了七点二米。事实使干部群众认识到,缺水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县里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
改无偿用水为合理收取水费。采取“预售水票、按票供水、按亩配水、按方收费、超用加价”的办法,使农民提高了对灌溉水的商品性的认识,自觉节约用水,每亩地浇一次可节约二三十方水。
注重用水效益,讲究最佳灌水时间和最优灌水量。过去人们认为浇水越多越好,其实不然。1977年王屋灌区小麦浇了七遍水,单产五百六十六斤,而1983年以来,只浇四次水,每亩节水一百九十方,单产却达到六百斤以上。
提高有效输水系数,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浪费。改明渠为暗渠,改土渠为石渠、浆砌渠,共三百公里,占全县渠道总长的75%,使有效输水系数提高20%以上。水源紧缺的地区,采用塑料薄膜铺渠或以塑料管代渠送水,尽量减少输水损耗。
改革耕种方式,改换作物品种。改长畦为短畦、宽畦为窄畦,用水量由一亩一水一百二十多方降低到三十至九十方左右,全县改革耕种方式面积共三十多万亩,缺水区发展节水农作物,今年全县种植抗旱小麦品种五万亩,平均每亩增产六七十斤。
改革灌溉方法,发展喷灌、滴灌和渗灌。全县沿海的六万多亩果树,从今年起,将于三年内基本完成滴渗灌工程,滴渗灌比畦灌省水75%以上。
(田连谟 于永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