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为开发建设大西北贡献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3
第4版()
专栏:

为开发建设大西北贡献力量
兰州军区司令员 赵先顺
大西北的开发和振兴,在整个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驻西北的部队同西北各族人民一道,为国家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大西北创造条件,做好准备,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军队如何有效地为开发、建设大西北贡献力量呢?下面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从零星分散的支援,转变为长期的战略性支援。
支援地方建设,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战争年代,军队每到一地,都要开展助民劳动。解放以来,军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多年来军队支援地方建设基本上是“走到哪干到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要为开发建设大西北做出贡献,就必须把这种零星分散的支援,转变为长期的战略性支援。
这个转变,是适应开发大西北战略的需要。开发建设大西北,这个国家的经济战略任务是要有计划地实施,分步骤地完成。这就要求军队必须从战略全局出发,制订出支援地方建设的长期规划,确定不同时期的不同重点。
这个转变,是适应不同省(区)经济发展特点的需要。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各有优势,各有特点。在开发战略、发展步骤、建设重点等方面必然是各不相同的。部队支援地方建设时,就要从所在省区的实际出发,确定支援项目和重点,把有限的人力、物力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关键项目上去,才能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这个转变,是适应国防建设指导思想战略转变的需要。在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军队工作开始走上和平建设时期轨道的今天,支援地方建设,已不再仅仅是一般性的拥军爱民活动,而是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说,要在军队工作的指导思想、安排部署、任务分配以至兵力使用等方面,对军队自身建设与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加以通盘考虑,既要有长远计划,又要有短期目标;既要有全区性支援重点,又要明确各部队的任务。
二、从连自为战、营自为战,转变为以建制师、团为单位的较大规模支援。
调动建制师、团进行较大规模支援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好处:
大西北的开发和建设与全国经济建设一样,同样要走“重点带动一般”的路子。为了有力地支援西北建设,军队要有选择地参加一些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工程往往具有投资大、工程长、施工难、任务艰巨等特点,一般来说,团以下单位是啃不动的。但是,如果调动建制师、团部队,集中精兵强将,从人力上造成大兵团作战之势,再与地方为重点工程投入的财力、物力相结合,就能形成一种无往不胜的攻坚能力。
有利于提高支援效益。前些年,我区部队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每年投入劳动日都在一百多万以上,却并没有办成几件效益显著的事情。调动建制师、团进行较大规模的支援,将兵力集中投用于有影响的重点工程,保证干一项成一项,就能较好地避免支援建设中枉费人力、效益甚微的问题,提高支援的经济效益。
三、从单纯的经济支援,转变为和思想、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支援。
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是党中央一再强调的战略方针。大西北要腾飞,以经济建设为标志的物质文明建设是一只翅膀,以思想、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另一只翅膀。孤掌难鸣,单翅难翔。军队支援开发大西北,应当实行经济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以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比翼齐飞。
根据开发、建设大西北的实际,军队在支援地方思想、文化建设中,可以根据西北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比较低的情况,支援地方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可以根据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多的实际,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搞好民族团结;还可以帮助群众移风易俗,建立健康、文明的新的生活方式。
四、从单纯着眼地方建设的支援,转变为和部队建设、国防建设相结合的支援。
军队的根本职能是打仗,是保卫祖国安全,保卫四化建设。即使是和平时期也应当不断加强军队自身建设,而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此,我们要把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同加强军队自身建设统一起来,在部队经过精简整编,人员减少,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不断提高我军战斗力,充分利用支援地方建设的一些有利条件,做好战备工作。其中一条简便而有效的途径,就是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兼顾军队教育训练,以及其它战备工作的经济建设项目,例如,帮助地方植树造林、发展交通、调查资源、勘测天候地理等,从而达到既支援了地方建设,又加强了部队建设的双重目的。
总之,军队支援开发大西北,为促进国防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西北驻军应当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按照现代战争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和战斗力,在保卫祖国安全、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中,做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