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希望在这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3
第8版()
专栏:

希望在这里
戴文葆
十分引人注目的“双百”方针,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了。人们关心它,热烈地期望它有所作为;同时,也不无惆怅地谈论着它命途多舛,三十年间,踩着斑斑的血泪,走过了坎坷的历程。
这个方针是赢得了赞誉的!谁都承认,它是我国思想文化工作中的一个创举,是发展科学文化的一个根本性的方针。在年景颇好的日子里,它被贤明的执行者所理解,而能付诸实施,的确也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果。各项文化事业中都能举出例证来。
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它在给人激励、使人鼓舞的同时,也给人苦恼、使人困惑,甚至会把它的热爱者搂在怀里窒息过去。象什么神话里美丽娇嗔的公主,惹人钟情而又难以抚爱,愿听差遣而又无法侍候。骑士精神在她面前会讨得啼笑皆是的结局。
1950年提出“戏曲要百花齐放”,得到普遍赞赏;1951年有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题辞; 1956年“百花齐放”又加上“百家争鸣”,这就成为我们文化科学艺术工作的根本性的长期指导方针。可是人们已经指出:自从“双百”方针提出以后,经过几次反复和挫折,终至退缩搁起。又说,执行“双百”方针是一场艰苦斗争,障碍重重,疑虑殊多。还说这是写在纸面上的东西,风云突变,纸灰飞飏;若要付之实践,还要经过艰苦的努力云云。总之,这位“双百”好象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画中美人。
严肃地说,“双百”既不是娇嗔的公主,又不是画中的美人。它确确实实是一项基本的国策,但要立足,还得有土壤。何以见得?从我们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可以找到答案。党分析了经济和政治形势,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指出了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说:“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除了历史的、政治的、思想的原因之外,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党找到了病根!
我们都曾生活在失去了活力的僵化的模式中。食、衣、住、行,升学和就业,找对象,教子弟,谈学术,写论文,应对、辞受、取予、出处,都要顺应这种模式。每人都要紧跟勿懈。这种模式,只允许闭关禅定,不欢迎游目骋怀。其结果,势必要出现红海洋,出宝书台,出忠字舞,而不可能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若有迂阔不悟者,饭碗打碎,家庭破裂,亲朋弃绝。研究这种模式的佳作已有不少,应该把“双百”方针的历史命运安排进去加以论述。
现在,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促进文化科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伴随着的政治体制改革,为“双百”方针提供了适当的土壤。“双百”方针也将唤起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为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而贡献力量。“双百”方针与中国人民的宏伟改革事业共命运。在《决定》的第十节中,党已经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振奋起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状态。“双百”方针渴望这种土壤与气候多年了!希望在这里,问题的答案也在这里:“双百”方针与改革共命运!如果没有改革呢?这就不用赘言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