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既当后卫 又作前锋——贵阳市纪委支持和保护改革启示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4
第5版()
专栏:

既当后卫 又作前锋
——贵阳市纪委支持和保护改革启示录
本报记者 舒瑜
如何改善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使之与改革同步前进?中共贵州省贵阳市纪委的回答是引人深思的。
保护勇于改革的人们
在一百三十八万人口的贵阳市,杨楷称得上是位新闻人物。这位贵阳市新型装饰材料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自1982年出任以来,领导全厂职工锐意改革,使连续十六年亏损、濒临破产的企业年年盈利。杨楷当上市劳动模范,飞短流长也随之而来。厂里有个职工叫何云华,因为其妻在厂里调资只升了一格,便咬定杨楷“整”了他们,于是写信给省、市有关部门,罗织了杨楷“严重以权谋私、骗取荣誉、打击报复”等十四个“问题”。重病在身的杨楷,背后又挨上一箭,虽没“落马”,也曾“勒马”踌伫。改革者遭打击的反应是立竿见影的:厂里的生产和改革的步子放慢了。
市纪委及时派出调查组,对十四个“问题”逐一核查。真相弄清了——何云华纯属诬告。今年5月27日,贵阳市纪委和贵阳市建材公司在市新型装饰材料厂召开大会,严肃处理了何云华的问题。诬告者败下阵去,杨楷重新挺立起来。
过去一谈到纪委的工作,有人往往脱口而出:“纪委嘛,就是处理党内违纪案件的机构。”处理杨楷被诬告事件,表明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贵阳市纪委书记黄晋裳由此深受启发:查处以权谋私等党内违纪案件,当然是纪委的重要工作,但它决不是工作的全部内容。改革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大局,纪检工作必须为改革服务。纪委只有坚决查究那些阻碍、压制改革的行为,才能当好改革者的坚强后卫。对于在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市纪委大力加以扶持。近年来,市纪委先后表彰了杨楷、刘元举、李显应等一批勇于改革的先进人物。当改革者受诬告、遭困扰时,市纪委又及时站出来,为他们撑腰:“落马”的,扶他上马;“勒马”踌伫的,激励他继续奋进。
划界限 多引导
查处违纪案件,是困难的。解决那些是非界限难以分辨、正确与错误交织在一起的问题,更不容易。
市塑料公司的例子具有代表性。这个公司的经理李振东,于1984年7月上台后,在所属系统抓引进、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为发展塑料生产作出了成绩。不久,几封匿名信寄到市委、市纪委,告李振东倒卖紧俏原材料,从中牟取暴利。市纪委一查,塑料公司确实卖过原材料。不过,其中大部分是滞销品,少数是紧缺物资。市委、市纪委把有关部门负责人召集到一起,专题讨论此事。会议从晚上八点一直开到十二点,经过争论,大家的意见趋于一致。李振东一心一意搞活经济,并不是为个人捞好处,主流是好的;但他毕竟让公司卖了一些紧缺的原材料,这是工作中的失误。李振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同时表示坚持改革方向,决不走回头路。市有关部门在调整塑料公司班子时,决定仍由李振东担任经理。事后,市委书记李万禄说:“改革是在探索中前进的,不可能举足投步都百分之百的正确。我们既要保护改革者的开拓精神,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不能护短,不能因为一听说支持改革,就连改革中的失误和缺点也不敢提了,似乎一提缺点就是打击改革。”对于那些坚持改革、但在改革中有过闪失的同志,市委、市纪委不是揪住他们的“小辫子”不放,更不是简单草率地把他们拉下马,而是及时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自己。
新旧体制的急剧转换,往往使改革的综合配套一时跟不上,出现一些政策界限不清的情况。市委、市纪委经过调查研究,于1985年3月划分了十一条政策界限。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到今年5月,又补充、修正为“十四条”。有章可循,投入改革的人们心里踏实,干得更欢了。
重视自身的改革
贵阳市纪委一位同志对记者说:“只当判官,不当主角,就不能推动改革。纪委既要当好改革者的后卫,又要一马当先,作改革的前锋。”
重视自身的改革,是贵阳市纪委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过去,案子送来了,才派人去查;现在他们主动走出去了解情况,碰到难题及时处理。
单纯办案的局面在改变。党性党纪教育列入市纪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不仅抓得紧,而且注意形象性、系统性。从1984年以来,市纪委每年在全市开展一至二次党风大检查。先进典型巡回报告团、评比表彰活动,有声有色,很吸引人。
为了提高纪检干部的素质,更好地保护、促进和支持改革,市纪委举办多期纪检干部培训班,组织纪检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破除左的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同时,鼓励纪检干部参加电视大学、业余大学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分期分批地将年青的知识分子干部放到基层挂职锻炼。纪检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不断提高。
经济体制的改革呼唤着纪检工作的改革。展现在纪委面前的,是一条既充满艰辛又充满希望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