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音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4
第8版()
专栏:

音石
和谷
曾不止一回往返于古都长安遗址的铁炉庙村前,瞥见过村后高地上一座威严的古殿堂。它被一块墩厚的土原托起,俯视周围的现代建筑群,显得颇为超脱。尤其是寺里悠扬的钟声,若远却近,久久地在村里回荡。
有一次与人闲谈,才知道它正是我心仪已久的乐游原,自然要去拜访一番了。
偏是没有找上捷道儿,绕了个好大的弯,最后虽抬眼可望寺影,却因陡陡的土崖所阻而不能及。这自然是散步的好处了,路愈曲折,愈能品味其中的情趣。乐游乐游,不游能知其乐?
踏入寺门,心境立刻肃静下来。游人很少,草木萧疏,唯有造形狞厉、色彩热烈的寺殿直扑眼帘。没有鸟语,不闻风片,庭院寂然得如同一位入定的高僧。幸得有知朋相携,有离群索居于此的画者前导,解去了殿门口那根拦挡游客的红绳儿,充当一回特殊游客径直走入大殿。
据说,此寺院在唐长安城名气不小,传播佛教密宗颇有影响。在九世纪初至中叶,也就是日本平安朝时期,日本国入唐求法的所谓“学向僧”、“请益僧”往来长安者频繁。其中著名者为“入唐八家”,而空海、园行、园仁、惠远、园珍、宗睿是在此寺受法的。握住那柄木质的圣锤儿,撞动那块当磬的石头,竟铜一般纯响,而瑟瑟的余音久久不绝。仔细辨认时,那是一块鱼状的矿物质,纹路不分横竖,银灰而黯褐,粗朴而柔美,圆润而棱角分明。人们在远处听到的奇妙的钟声,说不定就是这块石头的语言呢!
噢,它来自遥远的日本,名字也极好:“音石”。关于佛教哲学,以及对儒家与道家文艺观的影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音石之声作何思辨?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当被人敲击的时候,它在解释着这个‘多变的世界’、丰富的自然、不灭的生命的一些什么课题?这都令人百思不厌。
寺院外,冬麦青青。原畔上,徜徉着色块对比强烈的奶牛。星星点点的一群小鸟儿,树叶一样翩然翻飞。远处浩渺烟氲,皆是都市城街。与诸君伫立原头,说古论今,不觉额头上被悄悄抹上了一片迟暮的太阳。
也真巧,触景生情,是谁吟起唐人李商隐千古佳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总是黄昏。黄昏里,却歌咏于乐游原的厚土之上。归去时,寺声相送,一定是那块异域之石的音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