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新的考验 新的机会——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8
第2版()
专栏:

新的考验 新的机会
——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综述
本报记者 陈健
夏收形势业已明朗,人们开始总结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记者走访了农口有关部门,听到不同方面所作的不同评估。许多人认为,逐步深入的改革,急剧变化的农村经济,在前进中同时面临着新的考验。
上半年农村经济向我们展示了下述几方面特点:
一、对农业经济的领导和支持有所加强,粮食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去冬今春以来,各地致力于贯彻“农业是基础”这一方针,基层“以工补农”和地方农业投资有明显增加。仅贵州、四川、湖北、广东、广西、陕西等省区,就增拨农业基本建设和事业费四点五亿元。中央对农副产品商品基地、出口创汇和名优土特产基地的资金投入也有所增加。近年趋冷的农业基本建设又开始转热,各地投入劳力近四千万人次,新增和改良田土一千五百万亩。化肥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10%以上,农业贷款中用于种植业和贫困地区的份额也明显增加。今年全国夏粮产量比去年增加三百多万吨。从各地情况看,小麦单产增加不很显著,但早稻单产却明显增加。今年的夏粮增产是在各地加强领导、市场粮价回升、棉麻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的情况下取得的。适销对路的菜、果、瓜和水产品产量均比去年同期增加。
二、数千万温饱不足的农村人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上到下的扶贫工作开始进入以开发为内容的新时期。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的成立和注重“经济开发”这个方针的确立,说明人们对扶贫工作认识上的深化。与此相应,各地在资金、人才、技术和资源等方面帮助贫困地区进行了新的探索。山西、河南等省将“扶贫”资金改为开发项目的有偿信贷型基金;国家科委、地质矿产部等部门联系本部门实际为脱贫服务的做法,受到广泛关注。
三、市场机制的引入并发生作用,使农副产品需求消长波动明显。今年上半年一个特点是部分农副产品需求不旺,加上一些地区出现各类封锁,流通不畅,促成了一些供求波动。由于饲料涨价、肉蛋胀库,艰难起步的畜牧业又出现下降苗头。棉花在去年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今年又减少近千万亩,降幅之大,历年罕见。红黄麻播种面积比去年减少60%以上,烤烟、向日葵、薄荷、糖料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也有减少。上半年用于农副产品收购的资金比去年同期减少。
供求波动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一方面,这说明农村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农村市场与城市消费和工业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另一方面,也给久习于自然供给式经济的亿万农户提供了学习适应商品经济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专业户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出现了减少的迹象,一些地方农民的创业投资热情有所下降,一度畅销的汽车、船只和拖拉机转为滞销。与此同时,农村存款大幅度上升。看来,稳定地拓展需求,应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农民收入增加速度放慢,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些专家认为,今年农民收入会比去年增加,但由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降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减少,部分畜产品产销波动,农民收入增加幅度可能减小。可喜的是,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商品经济有了新进展。尤其是乡镇企业在成本上升、税收负担加重等情况下,仍保持接近20%的增长势头。
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进取的历史进程。回顾上半年农村经济,我们应当充满信心,同时保持清醒头脑,如何保护和支持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如何保护农村的创业投资热,如何利用、稳定和扩充农村市场,农民如何才能尽快地成长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农村改革任重道远,远不是“收场”的时候。新的考验,鞭策我们更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改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