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靠借贷致富光彩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8
第2版()
专栏:在商品经济的大课堂里

靠借贷致富光彩吗?
丁在朗 徐南军
(借贷,在不少人心目中印象不好。依靠借贷生活,人家会说你穷;依靠借贷生财,人家又会说你奸。安徽省濉溪县新安乡有个新南村,那里的农民这些年靠借贷致富了,外村就有人说他们不光彩,本村也有人觉得不体面。究竟如何评价?请先看事实。——编者)
新南村六百零三户人家,二千八百多口人。1976年春,党支部从当时全村十五个生产队中,每队抽出两个劳力成立建筑队。可村里穷得叮当响,只好到银行借了两百元钱作本钱。第一月发给每人三元工资,穷惯了的农民眉开眼笑:“半年的盐钱有了着落”。三块钱的工资产生了力量,大家齐心苦干,到年底就挣了六万多元。
村里拿了这笔钱搞农田基本建设,买化肥,还买了一台大型拖拉机;余下二万五千元,建了个油毡厂,1977年冬投产。因无生产资金,又到银行借了三万元。一年时间盈利二十四万多元,很快又把三万元贷款还了。他们尝到了借贷的甜头,就更敢借了,边借边干,边干边还。1981年前后,他们向银行贷款十六万元,搞起了一个炭黑厂,到1983年,还清贷款后还盈利二十一万元。去年和前年,他们看到市场上炭黑需求量大,又贷款三十万元扩大生产能力,年产炭黑由五百七十吨提高到一千吨。到目前为止,这个厂已盈利六十多万元。(好哇,越借越敢借,越干越能干,新南村的商品生产就这样越闹越红火了!商品生产嘛,就是有个流动性,人流动,技术流动,资金借借还还,出出进进,也不停流动。这些生产要素一流动起来,就活了,利用效率就高了,这不是大好事吗?——编者)
新南村先后向银行贷款一百二十九万元,兴办了十二个企业。到今年6月底,全村企业总计还贷款四十九万元,尚欠贷款八十万元。全村企业固定资产和生产资金已达二百三十七万元,是现欠贷款的近三倍。全村劳力人均月工资:1982年八十元,1984年一百三十元,今年预计可达一百四十元。
(靠借贷致富到底光彩不光彩?我国有“借鸡生蛋”、“借梯上楼”的谚语,美国有句“靠自己的钱发财的人是傻瓜”的俗话。当然,这后一种说法也许有些片面。但是不是至少可以这样说呢:拒绝借钱生财的人不会是聪明人!——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