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恐龙灭亡的原因进一步得到证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8
第7版()
专栏:

恐龙灭亡的原因进一步得到证实
本报讯 据日本《每日新闻》8月7日报道,本月6日,日本山形大学理学部古生物学教授齐藤常正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北海道十胜地区的浦幌町山里发现含有行星粉尘的地层。行星粉尘地层的发现,对揭示恐龙灭绝的原因有重要意义,因此受到重视。
报道说,七年前,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美国著名教授阿尔瓦伦兹曾提出恐龙灭亡的新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六千五百万年前,发生了一颗直径为十公里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事件。撞击后,小行星破碎为尘埃,漂浮在地球上空,遮天盖日,使地球在长达半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片漆黑。林木花草枯绝,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相继灭绝。此后尘埃下落,形成一个无花粉化石的特殊地层。但是,要证明新假说正确,必须在地球上找到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后形成的粉尘层。
报道介绍,过去,行星粉尘地层在北美、欧洲、新西兰等地曾有发现。但是,由于在偌大的亚洲地区无一发见,仍令人怀疑新假说的正确性。这次在日本发现行星粉尘地层,证实了新假说是正确的。
齐藤研究小组是几年前开始有关行星粉尘地层调查和研究的。1984年9月,他们在北海道浦幌町茂川河谷发现粘土质地土壤。经分析,土壤含铁量是周围普通土层土壤的五倍,周围地层完全不含花粉化石,而且与在丹麦发现的六千五百万年前的行星粉尘地层完全相同:土质呈黑色,颗粒大小均一。此后,东京工业大学理学部教授河野长、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浜野洋三副教授以及国立科学博物馆地学第一研室室长齐藤靖二等人也参加了这一研究。今年4月,研究人员再次来到浦幌,在第一次取样地点的附近进行挖掘,在挖至一米五左右的地方,发现了厚达2—8厘米的油黑粘土岩层。研究人员对粘土岩层进行了重金属含量以及有无花粉化石、有无氦同位素的定性分析,证实这一层土壤确系外星物质——行星粉尘堆积物。日本的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地区无行星粉尘地层的空白。 (云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