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一位执著的编辑家——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林辰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08
第8版()
专栏:访问记

一位执著的编辑家
——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林辰同志
降云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看见一个个头不高但长得敦实的老人在伏案工作,他总是那样认真,那样执著。他有时也用浓重的四川口音乐呵呵地同你切磋学问,亲切而又十分平易。他就是老编审林辰同志。
林辰的编辑生涯同鲁迅著作是紧密连在一起的。他于1951年从事编辑工作以来,出版了《鲁迅事迹考》和《鲁迅述林》等研究专著,并且是出版社内唯一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后两版《鲁迅全集》注释、编辑工作的人,为鲁迅著作的出版付出了大半生的精力。
鲁迅著作犹如一部百科全书,注释工作浩大而又艰难。在第一版全集中,林辰同志负责注释了五种著作和《书信》的一部分。在第二版中,他参与修订了二十余种著作的注释。这其间,从资料的搜集、注文的撰写到最后定稿,他查阅了大量古籍及现代著作和报刊。与朋友谈天,三句话不离注释;下班后泛览书籍,也是在为注释翻捡资料。鲁迅在《准风月谈·四库全书珍本》中引了一位考据家的话:“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明、清两代考据学家很多,其著作更是不计其数,到哪里去找出处呢?林辰同志查阅了《荛圃题跋》和《书林清话》等书,都没有结果,第一版时只好不注。二十年过去了,他读书时处处留意,终于在清代陆心源《仪顾堂题跋》卷一《六经雅言图辨跋》中,看到了陆氏对明人妄改乱刻古书的这段批评,并在第二版全集中补注了这一条。注释工作就是这样,有时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不知要花费注家多少劳动。
为了能出版比较完整的《鲁迅全集》,林辰同志“大海捞针”,在辑佚工作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五十年代末期,林辰同志在北京图书馆庞杂的鲁迅手稿里,清理出《〈古小说钩沉〉序》原稿。“文化大革命”期间,林辰刚刚从干校返回北京,就每天跑图书馆,常常是北京图书馆善本室里的第一位读者。他终于从鲁迅的部分藏书和手稿中,发现了前所未知的鲁迅佚文《〈云谷杂记〉跋》和《〈百喻经〉校后记》……同时还发现了几种鲁迅辑录或校勘的整部古籍。有位作家曾这样称赞林辰:“他的劳动丰富了《鲁迅全集》的内容,这样的劳动是不应该被人忘记的。”
编辑、注释工作,离不开研究。林辰同志在考订鲁迅生平事迹、研究鲁迅对于中国古籍的整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古小说钩沉》,这是鲁迅生前没有完成的一部遗稿,对于研究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此书前后没有序跋,在编次上,也看不出作者的意图和体例。鲁迅生前对这部书究竟是怎样计划的?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和周作人都曾说应该分为四部分,但林辰前前后后花了近十年的时间,终于查明了全书应该分为五集,大胆而科学地提出了《古小说钩沉》的新的编排次序,并写出了《鲁迅计划中的〈古小说钩沉〉的原貌》等一组有价值的文章,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现在他虽然已年逾古稀,仍然为鲁迅著作的编辑出版继续工作。(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