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醉马草的新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13
第5版()
专栏:资源开发

  醉马草的新生
  王文元
醉马草,学名小花棘豆,属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分布。其根系发达,耐瘠、耐寒、耐旱,每逢降水稀少的年份,许多杂草枯萎死亡,唯有醉马草却仍然生机勃勃。这时,马、羊、牛因缺少牧草而被迫采食这种草,却会引起慢性中毒,蹒跚如醉,其肝脏和神经系统严重受损。醉马草的毒性何在?一直未被揭开。过去,曾大面积进行过铲除,但是由于苗死根生,效果甚微。
1983年以来,内蒙古农牧学院李祚煌、杨桂云、韩敏,内蒙古伊克昭盟畜研所白善义、廖霜、刘丕昌等同志,经长期试验研究,终于找到了毒草醉马的原因。他们用小花棘豆提取物,与多种指示剂进行沉淀反应和显色反应,都呈现了生物硷的变化规律。对小花棘豆总碱进行分离,得到六种单体,将各单体分别按总碱的半数致死量对七只小白鼠进行毒性试验,观察一天以后,“单体四”毒性明显,小白鼠全部中毒。其中有五只在五至十分钟时间内死亡。
他们在小花棘豆毒性最大的开花期间,测得其茎、叶的含硒量,只有百万分之0.057—0.071与0.086—0.115,远不及引起草食兽慢性中毒的量(百万分之五)。化验小花棘豆生长区的土壤、饮水、病羊含硒量,也未超出正常数值范围。由此他们进一步肯定,醉马草的有毒成分就是生物硷,首次在理论上突破了硒中毒的错误说法。
目前,他们提出了将醉马草变害为益的两个途径:一是将醉马草用0.18%—0.29%的盐酸液浸泡脱毒二十四至三十六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洗两遍,干后饲喂。这样,不仅草的粗蛋白及粗脂肪的含量不会受到损失,而且提高了饲草的适口性。饲喂量要掌握在日饲量的40%左右。这样处理的成本并不高,用工业盐酸每处理半公斤醉马草,不到一分钱;二是每天在饲草中加入40%未经工业盐酸处理的干醉马草,连续饲喂十五天,然后停喂十五天,如此交替饲喂,既节省了饲草,又不会出现中毒现象。上述方法,将为“十年九旱”的塞外草原,开辟出一种新的牧草资源。仅伊克昭盟,每年就可产干醉马草五千万公斤,价值四百万元,能解决一百四十万只羊的冬春饲草问题。一些专家、学者说,这种研究在国内外还是首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