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靠什么争强?——青岛啤酒畅销美国市场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14
第3版()
专栏:

  靠什么争强?
  ——青岛啤酒畅销美国市场纪事
  本报记者 刘燮阳
我国青岛啤酒在美国出了名,两次荣获国际啤酒冠军。今年,青岛啤酒在美国的销售量已由1979年的八万箱,猛增到一百多万箱,打破美国三百五十多种进口啤酒增长速度的纪录。
青岛啤酒厂位于美丽的崂山脚下。得天独厚的优质泉水,提供了良好的酿酒条件。经过科学化验,证明这种泉水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泉水。
然而,优质泉水并不是青岛啤酒能够在美国争强的主要原因。那么奥妙何在?
质量第一 卫生第一
记者访问青岛啤酒厂时,听到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1978年,香港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发现刚上柜的一瓶青岛啤酒中,有根白花花的东西,仔细一看,竟是一根刷子毛。国务院一位领导人在一次会上,曾拿这瓶“毛刷酒”示众。
“毛刷”事件震动了全厂。追查出的原因是:毛刷机太陈旧,工人操作不精心,检验人员把关不严。青岛啤酒厂的领导发动全厂职工,揭露企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和食品卫生制度,并认真执行。很快,啤酒质量明显上升。1979、1980年和1985年,先后赢得了国家经委颁发的金质奖章两枚、银质奖章一枚。
这期间,原山东省委书记、书法家舒同访问酒厂,书写了“质量卫生第一,还要不断前进”的题词。这十二个大字,不仅醒目地刻印在工厂墙上,也刻印在每个职工心中。
博采众长 如虎添翼
青岛啤酒厂建于1903年,由德、英商人合营,1916年日本“麦酒株式会社”将其收买经营。积八十多年的经验,今天的青岛啤酒厂已创造出独特的酿酒技术和工艺。近两年来,他们在保持传统的同时,更加注意吸收国外的新鲜经验。工厂多次组织考察团到港澳、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技术考察,并邀请联邦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技术人员到厂交流经验,引进先进技术。
在宽敞明亮的包装车间,记者看到了三条从国外引进的包装啤酒的生产自动线:两条是从西德引进的,一条是从日本引进的。这三条生产线,每小时能装酒万瓶以上,质量好,效率高。这些年来,他们还引进了硅藻土滤过器机、滴塑瓶盖生产线、啤酒自动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及检查仪,对提高产品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尤为可喜的是,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从1982年开始,啤酒厂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年生产能力由原来四万多吨,增加到十万吨。
顾客至上 主随客便
在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除有好的产品质量之外,还必须在国外找一个好的代理商,加强推销和广告工作。1978年前,由于代理商没找好,推销不力,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一直默默无闻。后来,改由美国莫纳克公司作为新代理商,形势迅速好转,不到一年时间,青岛啤酒就在美国出了名,成了畅销货。现在,这家公司和啤酒厂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往来频繁,经常提供信息。美国消费者喜爱二氧化碳含量高的啤酒,青岛啤酒厂技术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研究出了使二氧化碳含量提高的办法。美国有五十多个州,各州对商品有不同的要求,有些批发商要求在正式商标之外,再贴上一种可以退瓶之类的说明。“主随客便”,只要提得合理,又能办到,青岛啤酒厂都尽量满足要求。现在,在美国各个州的一些中西餐馆或超级市场里,人们都能买到青岛啤酒。美国既是啤酒消费的大国,又是一个生产大国。每年生产啤酒近两千万吨,还要进口啤酒八千六百万箱。青岛啤酒能够在这样的市场上争强,确实令人振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