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最后肃清工矿行业中的封建残余势力 中南区民主改革运动逐步展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8-21
第2版()
专栏:

  最后肃清工矿行业中的封建残余势力
中南区民主改革运动逐步展开
一个大规模的民主改革运动两个月来正在中南地区逐步展开。运动的目的是最后肃清工厂、矿山、行业、街道中的封建残余势力,为今后的生产建设铺平道路。运动的发展,在大、中城市中,一般是由工厂开始,逐步扩展到行业和街道;在小城市中,是行业与街道结合进行。厂矿企业单位中的民主改革,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即第一步发动反对封建残余分子的民主斗争,第二步加强职工内部的民主团结,第三步整顿组织,建立制度。武汉市在四十二个较大工厂取得反对封建残余斗争的胜利进入加强职工内部民主团结的阶段后,运动已发展到中小工厂和行业中。河南省开封、郑州、洛阳、漯河、周口等十个中小城市六十个重点工厂、行业单位中,已有四十个单位进行了反对封建残余的民主斗争。广州市已有二十多个公、私营工厂初步发动工人群众进行了反对封建残余的民主斗争;水陆码头的搬运工人方面也在重点区取得了反对封建把头和封建把持制度的胜利。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五省也都普遍地在重点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典型试验。
中南区的民主改革运动是有领导有秩序地开展的。自今年五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城市工作会议根据工人群众的要求,决定开展民主改革运动后,两个月来,全区大部分省、市的中共党委会都先后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和党员代表大会;大部分省、市总工会也都先后召开了扩大干部会议和工人代表大会,传达了中南局的决定,同时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开展运动的具体计划。中共河南省委员会和武汉市委员会还分别向该省人民政府委员会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联席会议和该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出开展民主改革运动的建议,经这些会议作出决议,成立以中共党委会为核心的民主改革委员会,统一领导运动的进行。各地在开展民主改革运动时都首先选择了若干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单位作重点试验,并集中干部组成工作组和举办短期训练班,训练工人积极分子作为运动中的骨干和核心;各有关领导部门的负责人员也深入重点地区、单位,直接指导运动的开展。为了充分发动工人群众以及城市各阶层人民参加和支持民主改革运动,各地在运动初期都曾广泛宣传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于民主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河南省十个中小城市曾召开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工厂、行业职工代表会议和区、街人民代表会议宣传解释政策,并组织大批宣传员、报告员深入群众宣传解释,以消除群众中某些不必要的犹疑和顾虑。许多起初怕斗不倒封建残余势力的工人经过宣传解释后,在积极分子的串连下,积极参加了这一运动。经过宣传,工商业者、业主、房主们的不安情绪也稳定下来。郑州市工商业者在了解了政策后,还专门召开了工商业者代表会议,决定赞助和参加民主改革运动,使封建残余分子完全孤立,运动顺利地发展。
运动初期,部分干部认为:经过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大运动之后,城市中的问题已经不大。实际上,以工作较好的河南省为例:镇压反革命工作虽有很大成绩,但所谓“十大恶”、“三十六友”等封建残余分子却仍然暗中把持着工厂和行业。许昌市在民主改革前,街道基层组织被封建残余分子占据或操纵的竟占百分之五十。在三大运动中群众发动较充分的广州市码头行业内,虽然清除了一些反革命分子并改变了“七三分账”(把头分七成、工人分三成)的严重剥削情况,但封建把头分子仍然勾结反革命分子,暗中压制工人,另立“干份制”(即封建把头不劳而获),使搬运工人仍处于贫苦的生活中。这些事例的揭发,克服了干部中的麻痹思想和自满情绪,使他们认识到民主改革不但为人民群众所要求,也是发展生产、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所必需。
某些干部也曾顾虑民主改革会影响生产、影响工人内部的团结,事实证明这种顾虑也是没有根据的。武汉市和河南省许多已经胜利完成反封建斗争的工厂、行业里,封建头佬制和封建把持制已经废除,工人已真正的树立了主人翁的思想和劳动态度,团结生产的热情空前高涨。武汉市第一纱厂和裕华纱厂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职工,都在这次运动中提出了改进生产的意见和保证。汉口江岸机务段在打垮封建残余势力后,参加生产竞赛的小组迅即由二十五组增加到三十八组,生产中的新纪录和合理化建议不断涌现。河南省开封普临电厂在民主改革运动中,由于工人积极保卫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由第一季度的二十八次骤减至两次。河南省许多中小城市中的搬运工人,在封建把头制造宗派斗争的阴谋被揭穿后,内部已空前团结起来,并普遍展开了爱国劳动竞赛。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