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燃料工业部部分直属厂矿核定资金未形成群众性运动 有些干部竟认为清理资材已经“差不多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8-22
第2版()
专栏:

  燃料工业部部分直属厂矿
核定资金未形成群众性运动
有些干部竟认为清理资材已经“差不多了”
中央燃料工业部直属厂矿部分领导干部不重视核定资金工作,认为这个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因此,这个工作还停留在少数人做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群众性的反浪费运动。电业和石油等单位虽召开了会议,并进行了整理、编号和登记卡片等准备工作,但都还只是由少数人来做的。天津电业局二厂在去年清理仓库时,为了发挥机器设备的效能,曾调出电机两部。但当这次清理资材时,有人还不知道是为什么。因此错误地认为:“又来清理了,机器又快调走了。”该局一厂员工害怕在清理资材时,把云母片等主要材料调走。有些技术人员认为:“核定资金是经理部门的工作,与我无关。”煤矿系统许多干部以为“早就清理、估价过了,再搞也不过是这个样子。”有些煤矿系统干部觉得生产任务很大,基本建设问题很多,因此没有功夫去领导和组织核定资金工作。所以,目前煤矿系统还没有展开这个工作。石景山发电厂开始进行这个工作时,也是认为已经清理资材三次了,已“差不多”了,不必再做了;但在这次清理时,发现过去的清理和估价都不准确;于是才组织干部学习核定资金的文件,扭转了“差不多”的思想。
上述现象,都说明了燃料工业系统中的有些干部还没有认识到核定资金的重要性,还没有把这工作当成是经营管理的转折点,因此就没有把这工作和群众性的反浪费斗争结合起来,为实行经济核算制打下基础。
事实上,燃料工业系统中的浪费现象是很严重的。以一九五○年燃料工业系统的占有流动资金和全年生产总成本的比较来看,就可以发现流动资金浪费很大,全年只周转一次,有些厂矿还周转不到一次。造成周转率很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重视流动资金的使用,器材积压过多,设备利用率很低等。在各厂矿器材供应方面,毫无计划。用料部门往往不切实际地提出用料计划,而是希望“愈多愈好”。供应部门却不问材料是否合用,有了就抓。如淮南矿务局有一次提出的料单,超过了原有财务计划的十倍。玉门矿务局提出的一九五一年下半年的用料计划,竟超过了原有财务计划的八倍。淮南山东等矿务局一九五○年在上海订购水泵和高车时,占款很多,但未使用,因而许多单位应做的工程,由于资金积压在器材上边,以致现在因无款而停工,影响了国家建设计划的完成。
各厂矿机器设备的利用率是很不高的。没有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甚至许多设备放在仓库里不用。如过去华东和华北等地煤矿有一千多部车床未很好组织起来生产。淮南有三千多盏矿灯未使用。山东有许多电动机也未利用。天津和石景山的发电厂有九个锅炉,约一百四十吨蒸发量,亦未被利用。这种对于生产能力的浪费现象是很严重的。
由于不重视资金的管理制度,贪污现象亦相当严重。如山东矿务局刘叙光贪污二亿元潜逃。大同刘家林贪污一百九十万元潜逃。峰峰矿务局预付商人坑木款一亿三千万元,焦作矿务局预付商人坑木款四千万元,均无法收回。石油局西北运销公司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偷盗公物的现象。因之各厂矿在这次清理资材核定资金的时候,就必须展开反浪费的斗争,对于这些严重的浪费现象加以揭发。根据这些浪费现象,在全体职工中进行教育,提出今后如何改进操作方法和检修机器,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延长机器的寿命。如何节约原材料,并定出合理的定额标准。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全体职工群众认清清理资产核定资金的重要性;才能使清理资产核定资金成为群众性的工作;才能正确地提出原材料合理使用的定额标准,和机器设备应有的合理配备;才能杜绝浪费,以可能的最少量的资金完成国家所给予的生产任务,打下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基础。
(林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