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语法、修辞讲话(第三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8-22
第3版()
专栏:

  语法、修辞讲话(第三讲)
吕叔湘 朱德熙
第八段 因为、为了、由于、结果、使
“因为”和“为了”。 “因为”是表示原因的,“为了”是表示目的的,例如:
(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毛)
(二)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毛)这两个词,一般地说,是很容易分别的,可是下面这两句里用错了:
(三)我们才来这村的时候,因为更容易了解情况,便决定轮流到各家吃饭。(作)
(四)为了经济困难,我今年寒假不能回家。(作)(三)的“因为”应该改做“为了要”,(四)的“为了”应该改做“因为”。有时候一句话可以用“因为”,也可以用“为了”,可是说法不一样。
(五)为了没有饭吃,他到一个农家去打杂,于是又认识了农民。(书)这里的“为了”用错了,该用“因为”。如果用“为了”,该说“为了找饭吃”。
“为了”和“因为”还有一点不同:“因为”的后面可以是一个句子形式,“为了”的后面只能是一个短语,并且必须跟主要动词属于同一主语,表示主动者的目的。例如:
(六)还有人想到台上去讲话,然而为了游艺节目的继续演出,被主席暂时抑止下去了。(报)“被主席”该改做“主席把他”,否则“为了”就好像表示被抑止的人的目的了。
由于。 “由于”和“因为”是一样的意思,可是现在大家特别爱用“由于”,因此它的用法也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由于”的用法可以就下面这几句来观察:
(七)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各有不同,人们的社会本质也各有不同。(刘少奇)
(八)由于政权领导者的地位,领导者威信的提高就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在党内党外拒绝批评,压制批评。(报)
(九)北京的家庭手工针织业,由于资力薄弱,既不能储备原料,又不能储备产品,多是现做现卖。(报)
(十)装载军火的美国船只抵达比利时安特卫普时,由于该港工人的抗议,无法卸货,只得转运他处。(报)第一,“由于”后面可以是一个名词,如(八),或是一个句子形式,如(七)和(九),或是一个介乎二者之间的主谓短语,如(十)。其次,由“由于”带头的短语或分句,可以放在句子的头上,如(七)和(八),或是插在中间,如(九)和(十)。这都是单用“由于”的句子,有别的虚字跟它配合的句子底下另外讨论。
“由于”是表示原因的,用“由于”最容易犯的大毛病就是“有因无果”,“由于”变了没着落。例如:
(一一)到了北京之后,一方面由于各革命学校都已开学,没法进去;另一方面也由于我对革命的认识不够,在我的思想上还存在着轻视短期学校、害怕改造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转入北京师范大学。
(一二)由于上海工作情况复杂,工作的面很广,由于缺乏大城市工作经验,许多问题由于系统林立,缺乏周密的考虑,仓猝从事,以致让下面生硬地去进行。(报)(一一)的错误很明显,只要把两句合成一句,去掉“在这种情况之下”,在“转入”的上面加个“就”字就对了。(更好的改法是去掉“由于”和“也由于”,两句还是分开。)(一二)的前两个“由于”无着落。改法是把“许多问题”挪在“以致”下面。可是不知道这样是否作者原来的意思,如果作者只把“系统林立”和“下面生硬地去进行”作为一因一果,就还得给前面两个“由于”找着落。
其次,“由于”的位置有时也有关系。像这一句:
(一三)由于她父母的思想腐旧,竟然将女儿严管起来,不让随便出外。(信)很可能叫人误会“由于”一直管到“出外”,那就变了有因无果。即使读者知道“由于”只管到“腐旧”,“将女儿严管起来”也还缺主语。把“由于”移在“的”字的位置上,问题就解决了。不过这一句,严格说,并不含因果关系,严管女儿只是思想腐旧的一种表现,“由于”根本可以不要(“的”字当然跟着取消)。
还有一种毛病,就是把“由于”当“由”用。我们说“由你决定”“由他支配”,不说“由于你决定”“由于他支配”。这个“由”是“让”或“被”的意思,和“由于”不能混为一谈(跟“对”等于“对于”不一样)。下面这三句的“由于”都应该是“由”:
(一四)由于媚美,进而媚日。(期)
(一五)美帝在直接实行其侵略行动的时候,首先选中了朝鲜,正是由于朝鲜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期)
(一六)电影《红旗歌》决定了这样的主题,就是:由于一个女工在解放前后的思想转变,说明今天的民主管理工厂的方法之不同于旧时的官僚主义管理方法。(期)(一四)的逗号也要去掉。(一五)的“所”字本来就不该有。(一六)的“决定”也不妥,大约作者的意思是“采取”或“选择”。
结果。 “结果”的正确用法可以用下面两个例句来代表:
(一七)只好在分娩后三天,到平望当奶妈,结果饿死了自己的孩子。(期)
(一八)编辑部每期进行检讨的结果,每期都稍有改进。(期)(一七)的“结果”等于说“这件事情的结果是”。(一八)也可以用“是”字去代那个逗号。凡是不能这样解释的句子,那里面的“结果”就有问题。例如:
(一九)经过他从各方面调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主要病根原来在这里。(信)
(二十)我们缜密分析的结果,认为有下列的主要根源。(期)
(二一)中国人民在过去一年中为幸福生活自力奋斗的结果是有伟大成就的。(期)(一九)的“的结果”可以去掉。(二十)改做“经过缜密分析,我们认为”。(二二)的“的结果”更加是多余的。
“使”。 我们首先要记住,“使”字是个动词,是需要有主语的,无论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就是紧接在它前头的句子。现在人特别爱用“使”字,有时候找不出它的主语,有时候找出来了,意思讲不通,有时候讲也讲得通,但是“使”字并非必要。现在分几种情形来举例。第一类:
(二二)经过了这一次的教训,使我以后报导新闻的态度严谨了。(稿)
(二三)通过参干运动,又使我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男女平等。(期)
(二四)今天能看见这条正路并踏上它,使我感到说不出的兴奋。(报)
(二五)其次是学习了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后,才使他慢慢的学到了正确的立场和方法。(期)这些句子的“使”字似乎可以说是拿前面的短语做它的主语。可是再看一看,前面的动词“经过”“通过”“看见”“学习”等也就是后面的三个“我”和一个“他”的行为,那末去掉“使”字,岂不爽快些,连贯些?(二三例的“又”移到“我”之后,二五例的“才”移到“他”之后。)
第二类例子:
(二六)在不断的思想教育下,使部分同学转变过来了。(作)
(二七)在这次苏南的土地改革中,使我们深深领会到……。(期)
(二八)由上所述,使我们看出地主们破坏土地改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期)
(二九)从同志们的热情招待与上级的关心中,使我们这些人觉得就如到了自己家庭一样,毫无一点生疏。(报)这里的“在……下”“在……中”等显然不适宜做“使”的主语,那末“使”字就没有主语了。把它去掉怎么样呢?很好,比原来好的多——除了(二九),这句也许应该留“使”字,去掉“从”和“中”。
另外有一类句子,那里面的“使”字也用得不妥,或不顶好。
(三十)使六千五百余亩田地及大量的房屋农具分配到贫雇农手里。(期)
(三一)新社会将给妇女,特别是母亲们种种帮助,使得足以阻碍她们进步的一切因素消除。(期)
(三二)我们站在人民的立场,发现政府工作人员的错误,就要设法使他们纠正。(信)
(三三)丁政委的这种学习态度使全校同志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报)前两句的“使”和“使得”应该改做“把”。(三二)应该说“设法纠正他们”。(三三)的原句不能算错,但是不如说“给予全校同志很大的影响”。
因、果、目的的重复表示。 表示原因、结果、目的,各有适当的词语可用,上面各节已经分别讨论。实际上又常常看见把不同的词语配合起来用的句子,用得好可以把这些关系交代得更清楚,用得不好就不免重复和累赘。底下分类举例。第一类是“原因是因为”式。例如:
(三四)洋灰工厂的生产成绩之所以能突飞猛进,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宣传鼓动工作做得好。(稿)
(三五)该公司负责人曾表示:业务增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投资后公司资金充足。(报)
(三六)教育团员与同学明确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到各种国防、经济、文化建设知识,以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期)这里每句用一个实词和一个虚字来表示同一个意思,不但重复,也讲不通:某一件事情是因为什么或为了什么,是讲得通的;“原因”因为,“目的”为了,是讲不通的。(三四)宜改为“其原因之一是”。(三五)宜改为“主要的原因是”,或“业务增进,主要是由于”。(三六)宜改为“目的在于”。
第二类是“因为……的原故”和“由于……的结果”。例如:
(三七)群众之所以拥护这个制度是因为这个制度是按照群众付出的劳动的质量与数量付给适当报酬的原故。(稿)
(三八)由于美帝国主义大规模军事动员的结果,据杜鲁门一月十六日向议会提出的预算咨文显示,美国一九五二会计年度的财政预算高达七百一十五亿九千万美元。(期)“因为……的原故”等于“因为……这个原故”是讲得通的。“由于……的结果”就讲不通了,美国预算庞大是由于大规模军事动员,不是由于大规模军事动员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预算庞大”这件事实。这两种说法虽然有这么个差别,重复和累赘是相同的,能不用最好不用。
第三类是“因为……所以”式。“因为”只和“所以”配合,“由于”之后也有跟“所以”的,但是最常见的是“因此”和“因而”。例如:
(三九)因为期限短促,所以工程的质量很差。(报)
(四十)由于领导她小组的陆师傅对于妇女学习开火车没有信心,不肯耐心帮助,所以孙桂兰、宋桂香、王兰英三人的进度很慢。(报)
(四一)由于中国机制工业生产不足,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的日用品的需要,因此其中很大部分仍然依靠手工业来供应。(报)按语言经济的原则说,有了“因为”就不必再“所以”,有了“所以”就不必再“因为”,可是有时候为了把因和果这两部分的界限划分清楚,免除误解,需要用了“因为”再用“所以”。如(四一),假如不用“因此”,“由于”就可以一直管到底,再接个“因此我们要把手工业组织起来,把它的效率提高”。可是如果把“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变成口头禅,到处都是成双作对,就未免失之于滥了。像(三九)的“所以”就可以去掉,(四十)也不妨在“由于”和“所以”里头省去一个(看你把重心放在哪个分句上)。
第四类是“因为……使”式。例如:
(四二)由于这种错误的看法,便使我走错了路迳。(作)
(四三)过去数千年中,因为受历来统治者“大汉族主义”的专横统治,使藏民生活在痛苦的深渊里。(期)我们上面说过,“使”字是个动词。可是有时候“使”的主语就是前面的句子形式,例如“天气变化太快,一天里会有春夏秋冬四季,使外面来的人难于适应”。这个“使”字就多少带有虚字的性质。因此也就常常被人用来和“因为”或“由于”配合。但是细想起来,这是不大好的。假如“因为”或“由于”底下需要有字跟它呼应,最好是用虚字,不要用实字。明明有“所以”和“因此”在,就不必再去拉“使”字来应差。用了“使”字,我们就会给它找主语。像(四二),很可以用“错误的看法”做“使”的主语,那末就不必用“由于”;用了“由于”就不必用“使”(“便”改“就”,挪在“我”字后)。像(四三),“使”字前面的一个动词是“受”,“受”的主语(省略)是“藏民”,顺着下来,也成了“使”的主语,“藏民使藏民”怎么讲得通呢?去掉“使”字就很好了。
第五类是上一类的变式,不用“使”而用“造成”或“引起”。例如:
(四四)由于以上情况,造成了城乡对立,城市剥削乡村。(作)
(四五)由于反动派这样对工人血腥的屠杀,引起了全上海人民普遍的愤怒。(报)这两句都应该把“由于”去掉。这个格式再一变就成了这样:
(四六)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人员和工人经常违犯保安规程、生产纪律废弛和干部之间不团结造成的。(书)这里似乎是把“由于”和“由”混淆了(比较十五例),可是如果把“由于”改做“由”,也还不很好,不如留“由于”,去掉“是”和“造成的”。
以下是连用三个这一类词语的例子:
(四七)像冀南、冀中、河南、陕西等主要产棉区,都因为在战争期中对外交通特别困难的原故,使棉田大为减少了。(期)
(四八)用历史的事实证明了自然科学由于它自身发展的结果,使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成为“必须摈弃的东西”。(报)
(四九)由于教会学校这一套思想教育的结果,养成了青年学生的崇美思想。(报)
(四七)去“的原故”和“使”。(四八)改为“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形而上学……”或“自然科学自身的发展使形而上学……”。(四九)去“由于”和“的结果”。
(本段完,全文未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