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在波浪冲击中前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24
第1版()
专栏:

在波浪冲击中前行
本报评论员
对外开放使我们从一个封闭的港湾中驶出,进入了世界文明波涛汹涌的海洋。阵阵浪潮扑面而来,形成了一次次冲击波。
在冲击面前,我们的情况怎么样呢?广州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可谓首当其冲。记者从那里带来的材料,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说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是经受得住外来冲击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绝不会一冲就垮,它有足够的内在活力,来迎接一切挑战。
这种内在活力,只有在开放中才能激发出来,只有在经受冲击中才能得以显示。一方面,开放带来冲击;另一方面,开放又赋予我们以经受冲击的力量。两方面不可分割,可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它是事物本来的辩证法的体现。为什么我们在开放中感受到了冲击?这是因为我们过去太封闭了,缺少应有的风吹雨打,缺少起码的免疫力。开放的冲击使我们更为清醒,在最初的抵御不力中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与不足,从而予以相应的改革。这种明智是我们能够经受任何冲击的根本所在。全面改革本身,是使社会主义制度身强力壮的固本之法。开放促进改革,通过改革才能经得起开放的风雨,广州的报道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于改革而使社会主义发挥出了这种优越性,外来冲击就不仅不会冲垮我们,而且可以为我所用,成为一股推动社会主义航船前进的力量。从开放中,我们吸收了国外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先进东西,同样我们也可以吸收西方文化中其他方面的健康、有益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也是冲击的话,那就是一种推动我们前进的冲击。
事实上,近代以来,中国就是在这种波浪冲击中前进的。清末的开放,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军舰大炮轰击出来的,是屈辱的,即使在那种情势下,开放也给沉睡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西学东渐,欧风美雨,没有使古老的东方文明泯灭,倒是为它注入一股生气。西方先进思想与技术的输入当然推进了中国缓慢沉重的历史进程,就是所谓“精神鸦片”,也起了传教士们未曾预料到的后果,成了太平天国号召民众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有如旭日升起,而此前的开放应该说是东方的鱼肚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稳如磐石,历史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主动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开放,还有什么可怕呢?
现代科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封闭的系统,其内部的紊乱程度是不断增加的;而一个开放的系统则恰恰相反。这个理论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了社会状态的研究之中。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永葆青春的奥秘也就在这里。关上大门会僵死,打开大门会有苍蝇,但更多的却是新鲜空气。活人难道会被苍蝇叮死吗?只有腐死的肉体才会是苍蝇的俘获物。半陷在岸边沙中的朽溃舢板会被海浪冲击打烂,社会主义的巨轮不是连八级风暴也抗过来了吗?冲击是刺激,是挑战,它让人惊惶,也让人兴奋;它也在传递着信息,使人明白,使人变得丰富。实践表明,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开放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也需要通过开放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不仅能够抵御开放中带来的消极、不利的因素,而且能够在开放中汲取、借鉴西方文明中积极、有益的东西。我们不仅能够经受得住冲击,而且在冲击中前行了。历史早已论证了这一切,广州的报道不过是提供了又一个新的例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