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台湾巨额外汇存底潜伏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24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巨额外汇存底潜伏危机
童益
近两个月来,随着台湾外汇存底的猛升,社会舆论对此关切与日俱增。据报道,到今年5月底,台湾外汇存底已达三百亿美元,超过日本,仅次于西德、美国,名列世界第三。一般说,一个国家和地区外汇存底总额以够六个月进口额为标准。台湾目前的外汇存底足够十七个月的进口之用,远远超过了上述标准。
外汇存底过多,不能很好使用,就变成灾难。外汇存底过多的“害”和“病”在哪里?台湾岛内和海外的一些华文报纸认为:
其一,潜藏着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危机。
外汇存底过多造成岛内金融与通货的重大压力,因为当局为了向民间收购外汇,必须付出等值的台币。货币发行量的大幅度增加,目前虽尚未造成物价大波动,但已形成游资泛滥。人们大多把钱存入银行,因此出现了“水浸银行”和银行拒收存款、压低利率的怪现象(挂牌利率5.25%,实际只有3.75%)。如利率继续下跌,一旦经济情况变化,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台湾“中央银行”行长张继正感到问题严重。他说:“这样的压力不得了,……只要物价有个波动,钱就全提出来了,等于洪水一下决了堤,很可怕。”
台湾机构或私人,手中积聚的资金数量已达到惊人的程度,就象是水库中积满的水,一旦突然涌向市场,就会泛滥成灾,招致物价的上涨,造成极严重的危害。
其二,太多的外汇存底,意味着资源的弃置和浪费。赚取外汇的目的是为了用于进口。而台湾在外汇存底急剧增长的同时,进口额却不断下降。去年,台湾进口总额比1984年下降8.4%。台湾90%以上进口的是生产原料和设备,进口的下降,反映了投资意愿的低落。
其三,外汇过多容易引起贸易摩擦,而招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抵制或强迫设限。
台湾存在着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把外汇存底(等于台湾民众的储蓄)存在国外供别人使用,另一方面却由于公共投资不足,要向外国借贷。近年台湾外债数目达七十亿美元以上,借贷利率要比外汇储备存放外国的利率高得多。
由于美元贬值,台“中央银行”和其它几家指定的外汇商业银行的外汇存底均要蒙受损失。据说仅“中央银行”一年的损失就达新台币二百二十五亿元。
除此之外,台湾外汇储备究竟以什么名义存放在外国的问题,台湾当局始终不肯坦诚向社会交代清楚。台湾“中央银行”行长张继正在“立法委员”不断追问下,终于透露“以三个公司的名义”在外国开设银行户头存款。台湾当局解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是:台湾的政治地位特殊,存放海外的资产可能有被敌对政权接收的危险,所以采取较为隐蔽的方式,以防万一。台湾民众和舆论界对这种做法很有意见,认为外汇是全民拥有的财产,如用某些机构或个人名义存放,万一局势发生变动,这些钱的去向便成问题。这反映了台湾当局和岛内民众对台湾政治前途缺乏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