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中国医科院给人类攻克癌症带来新希望 抗白血病“生物导弹”研制成功 具有定向性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25
第1版()
专栏:

中国医科院给人类攻克癌症带来新希望
抗白血病“生物导弹”研制成功
具有定向性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邹沛颜)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的实验室里,又一种具有定向性、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生物导弹”诞生了。
这种“生物导弹”,是用化学方法把抗白血病的单克隆抗体与抗肿瘤药物“争光”霉素组合而成的“单抗—药物”联结物。它是继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单位研制成功抗肝癌的“单抗—毒素”联结物这种“生物导弹”后,我国在医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又一重要的新进展。
经过体外实验证明,这种“单抗—药物”联结物同单纯抗肿瘤药物相比,疗效提高十二倍,同时可以减少抗肿瘤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在动物体内实验中,也观察到它的抗肿瘤的初步疗效。它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给人类攻克癌症带来了新希望。
利用单克隆抗体与抗肿瘤药物、毒素的联结物治疗肿瘤,即利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载体”,利用药物、毒素作为“弹头”组合成的“生物导弹”,有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这是近年来国内外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研究员甄永苏领导的肿瘤学研究室,长期开展对抗肿瘤抗菌素的筛选和抗肿瘤药物的药理研究,并先后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抗肿瘤抗菌素“光辉”霉素、“争光”霉素、“平阳”霉素等。其中“平阳”霉素的研究1982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983年以来,他们开始进行单克隆抗体与抗肿瘤药物的连接以提高疗效的研究。1985年,他们同医科院肿瘤研究所合作,采用肿瘤所副研究员陈毓仙研制成的抗白血病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他们研制的抗肿瘤药物“争光”霉素连接,获得了“单抗—药物”联结物,并且测定了它的生物活性,同时成功地进行了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
今年初,医科院抗菌素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协和医院组成了多学科协作组,准备在“七五”期间对肿瘤“生物导弹”药物研究实行联合攻关。他们的目标是,建立起数种包括不同“弹头”、不同“载体”的“生物导弹”,主要攻克白血病、鼻咽癌、肝癌、绒癌和恶性葡萄胎,并且在小规模范围内进行临床试用。目前,抗菌素研究所在筛选鼻咽癌、肝癌的杂交瘤细胞株的基础上,已经分离出抗鼻咽癌和抗肝癌的单克隆抗体,正在加紧进行这两种抗体与抗肿瘤药物连接的研究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