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靠山“吃”树——闽北建阳林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25
第1版()
专栏:

靠山“吃”树
——闽北建阳林区见闻
本报记者 张铭清
难怪人们把闽北喻之为绿色金库!汽车在山路上盘旋,仿佛飘浮在林海上的一叶扁舟。常言道,靠山吃山。这个“吃”可有讲究,看你怎么个“吃”法。吃法不同,效果就不同。建阳地区是怎么“吃”山的呢?走了几个县,看到他们的“吃”法各有特点。以一棵树为例,木材且不去说它,连树枝、树根、树叶,他们还“吃”得津津有味呢!
松溪“吃”树根
松溪县山里人谁瞧得起树根呢?那玩艺从地里挖出来费劲,张牙舞爪的,不好劈,不好烧,连当柴火的份都没有呢!年复一年,成千上万个树根默默地埋在土里,烂在山上,无人问津。
可是,前两年,福州来了个树根造型艺术家屠一道,长乐来了个根雕师傅,点木成金,没人瞧得起的烂树根经他们指点,竟摇身一变,成了工艺瑰宝:雄鹰展翅、孔雀开屏、松鼠跳枝、猴子摘花、小熊迎宾、犀牛望月、鹿回头……因树根之势而取巧,在似与不似之间而耐人寻味,真个是千姿百态、争奇斗胜。另有那花盆木架、假山盆景,更是古色古香,造型奇巧。
树根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登上了北京、福州、厦门的宾馆、酒家、饭店、客厅,在大雅之堂占了一席之地,在武夷山旅游商店受万人青睐。屠一道父子的树根造型展览轰动了香港。一件鹰叼蛇的树根造型被视为艺术珍品,外商出价四十万美元而不可得。
当山里人把树根从地下挖出来,送到树根工艺品厂请师傅评定价钱的时候,当他们手里捏着钞票,琢磨着这以前被自己瞧不起的树根怎么能值这么多钱的时候,当他们张大嘴巴听着一坨加工了的树根竟可以卖到上百万元的时候,自然地会问:这点木成金的好事为什么以前就不能,为什么光靠山里人也不能做到呢?答案自然也很容易得出:以前没有富民政策,山里缺技术和人才。
真的,政策加科学才能实现资源向商品转化的飞跃。只有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这个飞跃,山区经济才能起飞。山里人从树根的身价变化上很直观地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一个又一个以山上丰富资源为原料的乡镇企业办起来了,技术、人才随着企业的兴办进山来了。
政和“吃”树枝
一公斤树枝值多少钱?在林区,树枝也就是柴火价,大不了两三分钱。可在政和县的外屯乡,一公斤树枝高达一元五角,树枝的身价提高了六七十倍!
外屯乡有个民间工艺品厂,生产的木珠门帘是出口产品,远销欧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两百人的小厂,一年创汇二十多万元,按理说在这个偏僻山乡算是很大贡献了。可这个乡并不满足。他们在木珠门帘的剩余物——木屑上打主意,用木屑生产香菇。生产一张三点五公斤重的木门帘,要用七十五公斤的枝丫材做木珠,还剩下七十一公斤木屑。每公斤木屑可生产半公斤多鲜香菇,价值一点二元。七十一公斤木屑就能生产价值八十五元的香菇,再加上一张价值二十六元的木珠门帘,总值一百一十元。这个乡一年仅生产木珠门帘就有一百五十多万公斤木屑,生产香菇价值一百八十多万元,全乡光这一项人均一年可增加一百六十元收入。原来人均收入才一百七十八元的外屯乡算贫困乡,一年增加这么多收入,就脱贫了。
一公斤树枝从几分钱到一元五角的增值,使政和县以至建阳地区的人们眼界大开。他们的目光从偏僻的山村移向山外的广阔市场。树枝可以变成出口商品,木屑可以变成城里人餐桌上的山珍,人们的思想在跳出自然经济的框框,向商品经济升华。这里的价值,就远不是用数字可以表示出来的了。
浦城“吃”树叶
闽北的工业基础薄弱,没有什么大工厂。浦城县产值最高的厂是香料厂,去年产值才六百万元。可这是个“吃”树叶的厂。产品有天然芳樟醇、天然桉叶油、白樟油、天然樟脑粉、樟脑块、乙酸芳樟酯、特级芳叶油等二十七个品种,大部分是吃樟树桉树枝叶和根生产出来的。
“我们自己有一万一千多亩的芳樟香料基地。”厂长老王指着厂房后面的山头说,“还有就是向农民收购。”去年生产了香料油二百二十五吨,税利六十万元。今年计划完成产值七百万元,税利七十万元。”
这也是个二百人的小厂,原来是县化工厂的一个香料车间。为了充分利用当地天然资源优势,使树叶变成高档商品,他们在企业挖潜改造的同时,发展横向联合,先后与北京大学、北京日用化工研究所、上海无机化学研究所、轻工部香料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进行经济技术协作。今年从这些科研部门转让技术十多项,有的是采用技术入股利润分成的办法协作联营。这些技术协作项目全部投产后可新增产值八百三十四万元,税利一百三十八万多元。其中今年投产供外贸出口的就有六个品种,二百五十万元的产品。其它一些产品则是以产顶进节约外汇,并由轻工业部统配。在生产香料的基础上,这个厂还在开发日用化工产品和食品香料。
丰富的天然资源加外地引进转让的先进技术设备,使本来没有价值的树叶榨出高级香料油,成为当地的一大很有发展前途的支柱工业。这是山区对外开放的一个成果。山区缺的是信息、技术和人才。山门紧闭,丰富的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穷在深山无人问;山门打开,信息技术人才进山来,资源转化为商品,深度加工而增加价值,系列开发以提高效益。山间一根草、加工出山变成宝。这样吃山,一座山就成了几座山,绿色金库才是无价之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