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的调查表明 群众拥护改革 要求进一步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25
第2版()
专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的调查表明
群众拥护改革 要求进一步改革
消除旧观念为改革开道,当务之急是克服凡事依赖国家,向国家索取一切的观念;变更偏爱“大锅饭”、“铁饭碗”,不敢承担竞争风险的观念。积极进取,勇于迎接挑战,这是商品经济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本报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最近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大多数群众对改革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与此同时,群众不满的方面也在增加。
这次调查的结果,百分之九十二点六的人认为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百分之六十四点三的人认为前几年的改革是成功的。同时,群众也存在不满的情绪。调查资料显示,按群众不满的程度排列,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①以权谋私,②物价上涨,③任人唯亲,④法制不健全,⑤政策多变,⑥某些商品和服务质量低劣,⑦不能自由选择职业,⑧收入不平等,⑨平均主义,⑩在改革的政策和方向上对群众交底不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杨冠三同志在提供上述调查资料的同时,为本报海外版撰文指出,群众最不满的,也就是最迫切要求改革的。改革必然会诱发出不满足,这就为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抓住不满足中产出来的改革机会,推进改革,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杨冠三的文章认为,改革首先要求人们在观念上、感情习惯上、能力上彻底扭转过来。一切依赖国家、向国家索取一切的观念,“铁饭碗”天经地义的观念,现在还根深蒂固。甚至在向青年人做调查时,亦有百分之六十五点六的人认为“国家就应该照管人民生活的所有方面”。这些观念转变起来相当困难,感情习惯的转变、能力的提高就更困难。百分之八十四点一的企业职工表示“还是现在这种养老、看病有保障的制度让人放心”,百分之七十七点三的城市居民宁愿选择“增加收入的机会少,但生活平稳”的生活方式。对企业职工能力素质的测量表明,总体的特征是依赖性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弱。长期以来,社会向人们提出的规范是:处处依赖国家、事事依靠组织为“是”,为正常;积极进取,个人冒尖为“非”,为不正常。而近几年的改革实质上都是在淡化和消除人们在各方面对企业、对国家的依赖感,既增加人们生活中的成功机会,也让人们承担应有的风险,以激励人们的进取性。这就要观念必须更新,否则将严重妨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调查表明,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已使人们对“大锅饭”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百分之八十七点一的企业干部和工人能够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原则,大多数人对于将工资拉开档次的做法持正确态度。半数左右的人并不满意给人以很高安全感的现行就业制度,百分之四十八点二的人愿意改变职业,百分之五十一点二的人希望“自由择业,不怕可能失业”,百分之七十一点八的人支持企业裁减多余人员;人们能有这样的认识十分可贵。
但是,杨冠三指出,部分人有了这种认识并不等于全社会就有了规范化的行为标准。彻底打破“大锅饭”观念,仍然是提高人们素质,消除改革阻力的当务之急。每个人都要不断减少依赖性,积极进取,提高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适应商品经济对个人能力素质的要求。
杨冠三的文章发表在八月二十三日本报海外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