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三年大念“草木经”“反弹琵琶”奏新章 甘肃走出生态恶性循环困境 累计造林一千三百万亩种草一千四百多万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25
第2版()
专栏:

三年大念“草木经”“反弹琵琶”奏新章
甘肃走出生态恶性循环困境
累计造林一千三百万亩种草一千四百多万亩
本报讯 记者张述圣报道:“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战略方针,使甘肃走出了生态恶性循环的困境,找到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甘肃位于黄土高原西部,是农业与牧业的过渡地带。过去,由于世代沿袭一条毁林毁草、广种薄收、单一抓粮的掠夺性经营的老路,农业缺乏抗灾应变能力,畜牧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很小,农民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1983年8月,胡耀邦同志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要“反弹琵琶”、大念“草木经”,“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是改变甘肃面貌的根本大计”。从而为甘肃农业发展方向的战略转移指明了道路。
三年来,甘肃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一新的战略方针,头一年以解决能源为突破口,采取一系列组织措施和特殊政策,发展种草种树;第二年侧重把种草和养畜结合起来,全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治穷致富门路;第三年着重抓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进一步完善各种治穷致富的配套措施。经过连续三年的努力,甘肃累计造林一千三百万亩,占解放三十七年造林面积三分之一。种草一千四百多万亩,到去年底留床面积一千多万亩。大家畜年平均增长7.1%,1985年达到五百多万头,比1982年增长19%。去年全省各类畜产品的商品率平均达到81%,畜牧业总产值八亿八千多万元,比三年前增长57%。三年来,甘肃省有一百多万亩陡坡、贫瘠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但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五十三亿公斤以上,比三年前增长12%。今年5月,胡耀邦同志第四次到这里视察时,为甘肃人民题写了“旱塬斗天,草木当先,百折不挠,造福万年”的题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