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啤酒进入蒙古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25
第2版()
专栏:

啤酒进入蒙古包
新华社记者 王志刚
内蒙古高原,气候严寒。酒,与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散酒、白酒、果酒……但说到啤酒,那还是近两年的事。
在地处中、蒙边境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县)的满都拉苏木(乡),记者来到离公路不远的一座蒙古包。青年牧民确精扎布正从自己的汽车上卸啤酒。确精扎布告诉记者:同大多数青年牧民一样,比起白酒,他更喜欢喝啤酒。他说,啤酒养人、解渴、不乱性!
四子王旗白彦敖包苏木(苏木:蒙语“乡”),苏木长包亚登告诉记者:这里的牧民喝酒经历了三个阶段:七十年代以前,人们只能喝廉价“散酒”。散装白酒大多不是用粮食酿制的,喝后打头、易醉、伤身体;1980年前后,人们喝上质量较高的瓶装粮食酒,散酒逐渐受到冷遇;1983年,牧区实行畜、草场双承包,牧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从那以后,啤酒、果子酒、高级白酒同时进入牧民家庭,现在,啤酒有逐渐取得统治地位的趋势。
从牧民饮酒习惯的转变中,人们可以窥见到贫富的变化。包亚登介绍了牧民的收入情况:白彦敖包苏木牧民收入在乌兰察布草原只算中等水准,全苏木二百三十三户牧民,可去年人均畜产品销售收入就已达六百元,其中,有二十户人均收入突破一千元。在短短两三年内,有近百分之五的牧民购置了摩托车等高档消费品。有了现代交通工具,牧民与市场的联系无形中更紧密起来。
四子王旗酒类专卖公司的一位经理,向记者提供了一笔销往草原的酒类数字:
1984年销售白酒二百吨,啤酒四十吨。
1985年销售白酒一百五十吨,啤酒二百吨。
1986年上半年销售白酒七十吨,啤酒二百吨。
啤酒在牧区的普及速度如此迅猛,既反映了牧民生活的新水准,也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威力。达茂联合旗旗委书记图布说:1970年以前,牧民即使有钱,也只能喝“白干”,因为那时见不到其它酒。如今,市场繁荣,流通扩展,五湖四海的各色酒在内蒙古草原基本上都能见到。图布说,仅啤酒,目前进入这个草原牧区的就有十几个省、市的产品,除自治区内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所产啤酒外,还有来自北京、青岛的名牌啤酒。啤酒博得了牧民的欢心,为草原生活涂上了又一层美妙的色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