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天山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25
第8版()
专栏:

天山情
黄宗英
1986年7月15日。
病床前,高吊着输液瓶。滴……滴……滴……
六年前的今天,也在这座医院。不过,躺着的不是我;是他!这么巧,也是7月15日。急救车将他载往机场……从此,他没有再回上海,没有再回家。
阳台外,疾雨阵阵;长廊里,脚步轻轻。好安静啊!今夜,阿丹,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呢?
只等病一好,我就要去到你年轻时去过的地方,你在那里奋斗、开辟新生活、又坐了五年监牢的地方,你一生迷恋的地方——新疆。
1947年,我们两人初次合作,拍摄影片《幸福狂想曲》。我为你配戏,象我曾为许多潇洒倜傥的男角配过戏一样。导演选演员时对我说:“我要的就是你这双眼睛。”你也如是说。我明白,这都是专业语言,并无他意。突然一日,不一样了。只因你忽然痴情地说起的新疆。仿佛你不是曾在那里被关了五年黑牢,而是在那里拾到过无数奇彩的瑰宝。
“你知道吗?‘哪里来的骆驼客呀?沙里洪巴哀哀哀哀……’这首歌就是我们带回来的。”
那首新疆民歌,1946年以后在上海的青年男女中盛行,我也喜欢唱,但确实并不知道是阿丹他们从新疆带回上海来的。
你又说起在新疆的生活和工作,欢乐和痛苦,笑声和泪水……
“你们那是为什么呀?”我有点大惑不解地傻问,“就为了……建立一个体系?五年?”
“不是五年,是一辈子!……要建立中华民族的演剧体系。怎么,你不相信?”
“……”对艺术的狂恋,对理想的执著,可以过滤人生的种种辛酸苦涩,我信。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咱们必须了解、理解、融汇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精华。咱们……”
“咱们?”
“咱们!我带你去!新疆人可好客,可热情,可有意思啦!就是太荒凉了,太远了,能通飞机就好了。咱们带摄制组去!”
这不也是“幸福狂想曲”?那还是1947年啊!阿丹这个人,常常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大大小小的“幸福狂想曲”。好容易才脱离新疆土皇帝的黑牢,两三年工夫,居然想带个摄制组乘飞机到新疆去拍片,想得是不是太狂了?也许他是对的。因为就在他发这通“狂想”以后不到两年,新疆土地上就插上了五星红旗!
而且还要带上我。仿佛他那时已经有权作主带我去任何地方,去天之涯、海之角。
也许,仍然是他对。就在《幸福狂想曲》停机,摄制组即将结束的时候,某一天,在环龙路他那间小屋里,他忽然冲口而出:
“我总觉得你应该跟我结婚。”
没有任何铺垫,没有丝毫酝酿,更没有一点诗情画意的镜头。他那间小屋里,瓶瓶罐罐,杂乱无章。也难为他,一个人生活,还带着一儿一女。我不记得怎么回答他的,似乎也并无突兀之感。也许是他对天山的那一片痴情,对建立一个中华民族演剧体系的梦,吸引了我,打动了我?我至今也说不清。而我竟然也就此被他的梦带了一辈子,直到如今。
如今,我们真的有一个《中国一绝》摄制组,已在大西南兄弟民族的山山寨寨之间转了大半年。现在,又有一个组奔向新疆,而且真的乘飞机去。在阿丹给我讲新疆的梦之后近四十年,我终于追随他的脚印漫游天山南北。
莫道不并蒂,偏偕我双游。
一起去。去新疆。飞去。阿丹,你再去看看,那里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什么正在变。再去找寻那里的老朋友、新朋友,维吾尔族的,哈萨克族的,汉族的,还有其他兄弟民族的。再去感受一下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咱们再带支歌回来,比“沙里洪巴哀”更动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