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西德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26
第7版()
专栏:

西德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方祥生
西德联邦统计局于近日宣布,今年6月,西德的消费物价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0.2%。这是继今年4月以来,消费物价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出现了据说是1959年以来“物价稳定的奇迹”。
西德历来十分重视控制通货膨胀。即使在七十年代,受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不少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到两位数时,西德的通货膨胀率最高时也只有6.9%。现政府1982年10月上台后,更为重视控制通货膨胀,加上西方经济的复苏,西德的通货膨胀率已从1982年的5.3%下降到1985年的2.2%。对1986年的前景,西德五大经济研究所于4月底作出了乐观的估计,通货膨胀率估计为0.5%。
西德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首先,是严格控制货币量的增长。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负责调节货币流通的联邦银行在实践中认识到,控制货币量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它参照生产能力的预期增长速度、生产能力利用率的预期变化、不可避免的物价上涨率及货币流通速度的预期变化等四大要素,来确定每年货币量的增长速度。1984年为4.8%,近两年则在5%左右。执行中,联邦银行还运用利率等货币政策的杠杆加以调节,使货币量的增长速度,既能照顾物价稳定,又能满足对外经济平衡及适度经济增长的需要。
其次是整顿财政,减少赤字。科尔政府一上台,就着手整顿财政。一是要求财政开支增长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七十年代,国家财政开支年平均增长率为9%,但1983年以来,年平均增长率已下降到2%略多一些。二是减少国家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目前,已从1982年的49.9%减少到1985年的47.1%,计划到1988年降至45%。三是坚持财政收入进大于出。上述政策已使政府的赤字从1982年的五百二十四点八亿马克,下降到1985年的约二百亿马克。
第三,适度控制工资增长速度。七十年代,西德工资增长速度较快,但现政府上台后坚持工资增长不能引起新的通货膨胀,不能损害企业利润,从而影响投资的原则,使工资增长速度放慢。
由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中的工资成本从1983年到1985年下降了1.8%。
以上,是抑制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国内因素。
此外,国际市场上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则是西德抑制通货膨胀有利的外部因素。西德的原材料依靠进口。而世界市场上的原料价格,1985年比1981降低了18%。这使西德的产品成本下降,因而产品价格上升速度也放慢。加之马克对美元汇率的迅速回升也有利于国内物价稳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