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城门与言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27
第8版()
专栏:

城门与言路
吴国光
旧时筑城,是为了对付攻战。那城实际上就等于一个大堡垒,因此素有“城堡”一说。城门大开,说明不虞外患,乃是一番和平安定景象;而城门紧闭,则表示风声紧张,很可能是兵临城下,城如累卵了。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势头甚猛,都城汴京形势危急,钦宗在此种境况下登基,颇思更新旧政,诏臣庶直言得失。当时奸臣李邦彦从中主事,每当形势危急,才允许臣下进言,一旦稍有缓和,便横加阻抑,不准别人讲话。所以,当时有谣谚曰:“城门闭,言路开;城门开,言路闭。”原来言路通畅的程度是看形势是否危急,也即城门开关而定的。事物之间存在这种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在数学上即称为函数关系。这里,“言路”就是“城门”的函数,而“城门”则是不为“言路”所决定的自变量。
依我愚见,“城门”与“言路”的函数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存在的,只是宋钦宗、李邦彦他们把它弄反了,就象屁股朝天手走路一样,因此要跌跤子。钦宗时终有靖康之耻,以至身为北虏,朝廷南渡,当然有很多原因,但也不能不说因此证明了他的那个“门开路闭”的函数式是错误的、失败的。钦宗那种诏求直言的做法,当然是好的,可是未免太功利,太不彻底了。用现代政治学的术语来解释,他把民主自由——这里主要是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单纯当成手段了。手忙脚乱了,需要别人出主意了,请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一阵,以便集中“群众”智慧来解决问题;用不着了,请闭嘴,任何不同意见也甭想提。这不是太急功近利了吗?好象他所施舍的那点言论自由乃是一种万能的速效感冒胶囊,一打喷嚏赶快吞下一丸,而平时却是根本用不着它。健康人吃药干什么?
反就反在这儿了。其实言论自由也好,民主也好,根本不是药,它本身倒正是社会的健康状态。这个观念不弄清,自由或民主便不可能有保障,只能是被掌权的人呼来喝去,踢到东来又踹到西。有时觉得它有点好处,能救一时之急,济一事之用,就放开闸门,让你“自由”“自由”,亮一下翅;不等你清好喉咙,忽然又有变动,或者是太平了,不用听你的高论,或者是不太平了,不能让你胡说,总之收回“自由”。这就是钦宗式的函数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城门闭、国家亡。
这道理对宋钦宗或李邦彦是说不明白的,就是对唐太宗也不一定说得明白,封建君主只能是搞封建专制。我们不过是借历史来汲取一点教训让自己更聪明些,懂得民主自由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本就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崇高目标,要始终如一地去追求它,不管会遇到多少崎岖和坎坷。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手段:抛弃了它只会有更多的坎坷,它的实现程度越大则坎坷越容易被战胜。这就是“城门”与“言路”的另一种函数关系了,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函数关系:言路开则城门开,言路闭则城门闭。
在几经开闭的折腾、反复之后,我们共产党人是逐渐明白了这一规律的,从而有能力将民族与人类一步一步引导到自由境界,近年来的现实发展正在证明这一点。言路从此车马无阻,城门常开无惧风雨,才能有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