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李显应改革风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29
第2版()
专栏:

一位勇于改革的党员经理,触犯了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原则”的旧体制,令一些人想不通、不习惯,在整党中竟未通过登记。经济管理体制在改变,但旧的观念、习惯势力却还根深蒂固,成为延滞改革的一种无形力量。请看——
李显应改革风波
新华社记者 王体强
一件怪事
谁也想不到,在整党时,李显应竟然不能登记!
李显应是贵阳市朝阳旅社的党支部书记兼经理。1980年以来,他领导380多名职工,把朝阳旅社——一个贵阳市有名的“臭虫之家”,办成了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旅客之家”,自1982年以来,年年评为贵阳市的先进单位,被商业部命名为“文明单位”。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改革中的先进人物,在今年整党时,旅社的二十四名党员,有十七名认为他不具备党员资格,不同意他登记。
改革的风波
这十七名党员认为,李显应的改革,违背了党的传统做法,不符合过去的原则,有许多做法叫他们受不了。例如:
(一)用人制度。李显应一上台,就在这上面开刀,对人不讲情面。
一位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从部队复员回来后,在这个旅社的小吃部当主任,因为能力差,水平低,工作成绩不大,被李显应撤去了主任职务。
一位副经理,自己开了个私人旅社,晚上忙自己的生意,白天上班就打瞌睡,也被李显应免了职。
到目前被撤职和处理的干部职工达十七人,这还了得!
(二)工资制度。李显应上台不久,就在工资制度上标新立异,1983年搞20%的工资浮动,1984年起还要实行工资全浮动,只是在大家坚决反对后才没有实行。后来又实行“百分制”,表现好的加分,不好的扣分,把职工的奖金同劳动成果挂起钩来。“这不是干了几十年的人,连工资也保不住了吗?还有什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三)管理制度。李显应来朝阳旅社五年,搞起了岗位责任制度、劳动制度、卫生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把大家管得很严。此外还有一个“站立服务制度”,一天站立下来,腰酸背痛。最近,他又想搞“标准化服务”,有人说:“人家高楼大厦,我们是干打垒,学那一套干吗!”
症结在思想不合拍
李显应整党不能登记这件事反映到市委。市委领导同志先后四次去朝阳旅社了解情况。市饮食服务公司党委派出调查组,到旅社蹲点五十多天,了解真相,核对事实,弄清问题。他们发现李显应所进行的改革,虽然不无疵瑕,但方向是正确的,办法是得当的,效果是显著的。可是,为什么那十七名党员不同意李显应登记呢?原因在于,在进行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人的思想观念并没有转变过来。一些错误的认识还被人们当作马列主义的原则在坚持。如“社会主义的企业里终身制和铁饭碗是不能打破的”;“职工只能上不能下,只能进不能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切分配都要平等”,等等。李显应对企业管理、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冲击了一些人的保守、僵化思想,使他们很不习惯,因而对李显应产生了反感。
改变旧观念
李显应没能登记这件事,使人们认识到,改革必须是全面的,只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不改变旧思想和旧观念,改革必然困难重重。现在,旧观念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已经很臭了,而是香味犹存,要把它消除还需付出很大的努力;新观念也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已经很香,人人都接受了,要树立它还需要时间和教育。
今年6月25日,朝阳旅社召开党员大会。会上,市饮食公司党委公布了调查结论,肯定李显应是个好党员,旅社领导班子是一个有朝气、勇于改革的班子,朝阳旅社是先进典型;但也指出改革中的一些缺点,要大家引为教训。
市委书记李万禄在会上说,党员同志一定要加强学习,要自觉地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用新观念去看待改革,否则就分不清是非,跟不上形势……
李万禄的讲话,博得了热烈鼓掌。一些过去想不通的党员说,我们清楚了从前不清楚的道理。他们举手通过了李显应的党员登记。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