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当代》与文学新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31
第7版()
专栏:出版枝叶

《当代》与文学新人
朱盛昌
七年前,《当代》创刊时,曾经表示“希望多发表新作家的新作品”。从那时起,刊物一直把扶植文学新人列为办刊方针的一个要点和编辑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几年来,《当代》在努力团结老作家和知名的中年作家的同时,努力去发现、支持和帮助那些确有创作才能、有发展前途的文学新生力量。在创刊至今的近五十期刊物(包括增刊)上,发表了大量新作家的新作品,向文坛推出了一批文学新人。一些作者在《当代》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走上了文坛。其中有陈祖德、史铁生、郑九蝉、王朔、杨镰、邵振国等。一批原来读者不大熟悉的作者,在《当代》上发表了自己有影响的作品后受到文学界关注。古华、莫应丰、焦祖尧、柯云路、郑义、刘亚洲、程树榛、鲁光、路遥、李杭育、陈忠实、李小巴等,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办好刊物,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要依靠现有的老作家和中年作家,依靠文坛宿将和名家,这是毫无疑义的。《当代》要保持一定的水准,不能不重视和依靠这些名家;要扶植新人,也要仰仗这些名家。但从长远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社会主义的文学事业的希望则寄托在新生力量身上,基于这样的认识,《当代》编辑部强调,重视不重视扶植文学新人,是衡量编辑人员有无战略头脑的一个标志。
从战术的角度亦即近期工作的角度看,重视扶植文学新人不但重要而且必需。现在全国各地文学期刊林立,各个编辑部都向知名作家约稿,使得他们应接不暇、文债累累,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下便出现了抢稿之风,弄得矛盾横生。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一着,就是编辑部眼睛向下,以艰苦的工作,从大量的来稿中去发掘有希望的新人新作,细致耐心地帮助新作者改好已有相当基础的作品。这样做,既开拓了稿源,适应了刊物发稿的需要;又可以使新作者在改稿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对于密切文学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好处。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当代》编辑部在扶植文学新人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规定每期必发新人新作。编辑会上,都要研究确定当期发表哪些新人的作品。在刊物上,要介绍当期新作者的简况。要求每个编辑都要认真处理来稿;对于从来稿中发现了有价值的新人新作的编辑,给予表扬鼓励。对于有基础的新人新作,编辑部总是耐心细致地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争取帮助其达到发稿要求。《当代》发表的绝大多数新人新作,都经历了这个过程,有时是多次的修改,最后又由编辑人员认真加工才发表的。
《当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刊物,这个出版社历来有扶植文学新人的优良传统,冯雪峰、王任叔及其历届领导人都十分关注这一工作。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是《当代》坚定地执行扶植文学新人方针的有力因素。编辑部决心继续坚持下去。这也是我们文学繁荣昌盛、充满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