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幽默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31
第8版()
专栏:文艺谈片

幽默学
方成
有人问我,滑稽和幽默有什么区别?我说,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在“文化大革命”那年头,滑稽很多,幽默没有——说得准确些,滑稽是普遍的,幽默是罕见的。
本来,滑稽和幽默是一回事,凡可笑、逗乐的,中国人都叫“滑稽”,欧美人都叫“幽默”。“幽默”是从外国引进的名词。后来,才将这两个名词赋以特定的涵义,滑稽和幽默就有了区别。
在“文化大革命”年头里,发生的尽是令人终身难忘的痛心事,而滑稽也层出不穷。有的当时不感觉,或不敢觉,有的滑稽得使你没法不笑——当然,只能偷偷地笑。我既画漫画,又写杂文、相声,于是被造反派看中,揪送“牛棚”。虽然身陷棚牢,亲眼见到的滑稽却也不少。处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得见乡下人出殡,吹鼓手引路。旧曲调均被横扫,吹鼓手们只好拣他们熟悉的当时流行曲调应事,唢呐大吹起《真是乐死人》来,听了能不乐吗?——当然,也只能偷偷地乐。那时语录满天飞,一家医院布告牌上打头的是粗体大字“红绿告示”;一位老农为表示革命真情,脖子上挂起一尺见方内镶语录的大镜框四处周游;一字不识的老太太随身怀揣语录“红宝书”,拍照也手不释卷……耳闻的滑稽洋相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四人帮”一倒台,“文化大革命”宣告破产,种种滑稽便成了幽默的材料。倒台消息一传来,菜市场卖螃蟹的吆喝:“三公一母”成串地卖,就是幽默。相声和漫画大显身手。
侯宝林、郭全宝的相声《姓名学》里:
甲 首先我这岁数她(指江青)就找上碴儿啦!她问:“你多大年纪啦?”
乙 六十岁。
甲 “六十岁了,怎么还没揪出来呐?”
乙 啊?六十岁就得揪出来呀?
甲 只要不是他们帮里的人,沾上老字就得揪啦。
姜昆、李文华的相声《如此照相》里:
乙 “‘灭资兴无’,我照张相”。
甲 “‘破私立公’,照几寸?”
乙 “‘革命无罪’,三寸的。”
甲 “‘造反有理’,您拿钱。”
乙 “‘突出政治’,多少钱?”
甲 “‘立竿见影’,一块三。”
……
这不都叫作幽默家创造的幽默吗?这叫作带刺的幽默。
在“文革”期间,幽默也有那么一点点。一位干部被“解放”时,在会上表态:“感谢革命小将们对我的帮助,包括文的帮助和武的帮助。”这已近于西方流行的所谓“黑色幽默”了。 (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