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新观念带来新飞跃——阳泉郊区农村乡镇整党启示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03
第4版()
专栏:

新观念带来新飞跃
——阳泉郊区农村乡镇整党启示录
赵佩龙 胡太春
在农村整党工作中,如何通过整党使农村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中共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区委在乡镇整党中的做法引人深思。“群言堂”激发了积极性
区委经过调查,看到不少乡镇党内民主生活不健全,往往是主要负责人说了算,一人拍板,一人决策。这种封建家长制作风,导致了党员干部失去群众监督,为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提供了以权谋私的条件。针对这种情况,阳泉市郊区在乡镇整党中,重视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
义井乡党委过去认为党内外群众来访情况增多不是好事。在整党中他们认识到,来访多虽然反映了自己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民主气氛活跃了,这又是好事。乡党委在整党中主动征求意见,几天内很快收集到党内外意见一百三十七条。群众见党员干部虚心“纳谏”,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越发高涨。一位担任乡长的党员说:“执政党最怕鸦雀无声。事实说明,一言堂害死人,群言堂百利兴。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才能使干部头脑清醒,使领导班子决策正确。”
更新经济观 苦涩变香甜
区委经过调查发现,不少乡镇对农村发展工业和大农业认识不足,认为发展工业只是找几个零花钱;搞农业,只计产量,不计产值,只要够吃,不去进行商品转化,补农措施停留在单纯拿点资金去喂补农业,忽视长远、根本的农业基本条件的改善。有个村的一位党支部书记,当干部几十年,使村里集体积累二十万元,新干部要求拿出来发展工业,进行增值。他执意不肯,却要好好地放存,他活一天,这二十万元的集体家底就一天不能动用。前几年,乡里一些干部还认为这位支书是好党员。
上述现象的产生,给区委许多启示。区委认为,农村中小农经济观念是农村改革的一大障碍。要搞好农村整党,促进改革,必须帮助农村党员确立社会主义的农村商品经济观念。在整党中,区委围绕“改革和开放”对党员进行形势和政策教育。经过整党,许多乡镇干部开阔了眼界,认为没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就不是一个好党员。荫营镇和河底镇经过过去几年奋斗,两个镇的收入1985年均达到半个亿。乡镇工业收入分别达到总收入的74%和90%。整党中两个镇的党委进一步确立了农村商品经济观念,作出新的规划。
李家庄乡党委书记在整党中谈到,前些年由于小生产观念作怪,认为本乡矿业资源丰富,只要开采出来,就吃穿不尽,一度单纯注重采掘业,拍卖资源,不注重矿产品深加工和粮食转化工业的发展,仅1984年一年全乡硫铁矿滞销就亏损七百万元。通过整党,他们不断破除因循守旧的观念,敞开山门,发挥本地优势,加强横向经济联系,同上海等地联营了十多个企业,重视了粮食转化,把农村第二步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全乡经济出现了新的活力。
靠教育“开路”
阳泉郊区十三个乡镇,有一千四百八十六名乡镇机关企事业党员。在乡镇级整党中,区委发现开始整党时一些党员干部担心“挨整”;少数人主张整几个人。区委认为,过去农村受极左“政治运动”的影响,许多乡镇干部受到伤害。而整党主要不在于“换几个干部,放几个包袱,退赔一些财物”,而在于提高广大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使农村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广大群众坚持改革、共同致富的战斗堡垒。
同旧的观念决裂,用什么办法?不能用大批判的方法,不能搞惩办主义。对严重违法乱纪者予以坚决处理,这是应该坚持的。这种处理正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一部分人整一部分人”。对于广大党员,包括那些犯有一般错误的党员,都应自始至终贯彻教育、疏导为主的方针,善于调动其积极因素,克服各种消极因素。为了做好思想工作,郊区主要负责人同十三个乡镇干部逐个交谈,消除其顾虑。
区委把全区数百名干部集中一起,让改正错误较快较彻底的典型人物现身说法,总结经验教训,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整党促进了改革,促进了观念更新,而观念更新又带来了经济的大飞跃。去年,阳泉市郊区总收入达三点五亿元,成为山西省城郊经济最发达的县区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