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核电站与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03
第5版()
专栏:

核电站与环境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副教授 薛大知
尽管苏联切尔诺贝利电站事故向外泄漏了大量放射性物质,造成了一时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和公众的担忧,但是核能仍将继续得到发展,因为核能毕竟是一种清洁的、安全的、经济的能源。
工业化高科技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伴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也日益尖锐。常规电站(尤其是燃煤电站)会排出大量的废渣与废气。一座一百万千瓦的电站每年需燃煤约二百三十万吨,其中约20%将成为灰渣和飞尘。渣场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处理不当还会堵塞河道、污染水体;飞尘形成煤烟型大气污染,同时随烟气排放大量氧化硫、氧化氮,成为大气中酸雨的主要来源。因此燃煤电站的三废治理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除了技术上的困难,还受到经济上的制约,不可能使不同国家的三废治理都达到先进水平。科学家们已预言酸雨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将成为今后严重的环境问题。
压水堆核电站的放射性主要来自裂变产物,少量来自一回路冷却水杂质的活化。在正常运行中,由于燃料元件包壳、压力系统和安全壳三层屏障的包容,以及放射性废气、废液排放前的一系列处理,加上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管理,最终的排放量是很小的。一座大型压水堆电站,允许的排放量对附近居民的最大照射仅为天然放射性本底的5%。世界各国多年的运行经验表明,实际排放量很容易被控制在允许排放量以下,在核电站周围的大气和水体中没有监测到放射性水平的增加。对于废气、废液处理过程中的浓缩物,经固化处理后运至厂外贮存库作永久贮存。乏燃料经可靠的包装将运至偏远地区的后处理厂再处理或永久贮存。由于这些中放和高放水平废物数量很少,运输量是很有限的。由此可见,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时,排出废物很少,有利于保护环境,是公认的清洁能源。
但是,核电站也存在着对环境的潜在危险,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后果可能涉及很大范围。但正确地度量安全性,不能只看一次事故的后果,而要用风险的概念。风险等于某事故发生的频率乘以该事故产生的后果。许多研究指出,核电站事故造成的附加风险远低于社会现存总风险的0.1%。这是因为核电站从设计到建造都以避免或杜绝严重事故(如堆芯熔化)的发生为宗旨,纵然发生了这种概率极低的事故,还有一些安全设施来减缓事故后果。可以说,压水堆电站产生严重事故的概率很小,而向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的概率就更小。三里岛事故中,由于没有石墨燃烧造成的高温,大部分裂变产物碘、铯等都被滞留在水中,只有少数进入气相的放射性才可能泄入环境,加上安全壳的隔离作用,最终释放到环境中去的除裂变气体外,碘仅为堆芯总量的千万分之一,而铯未有发现。事故后,在电站周围收集的水、土壤和植物的样品中均未发现放射性裂变产物,仅在少许牛奶样品中测到远低于浓度的碘,证明此事故未造成环境污染。和切尔诺贝利事故比较,二者同属一百万千瓦级的大型核电站,同为堆芯熔化事故,但堆型不同,后果就很不相同。当然,核电的安全保障除了堆型,还和很多因素有关。但是事实说明核能的安全利用和妥善管理是现实的。核能安全的知识已成为世界性财富,应当相信在继续开发和利用核能的同时,核电安全的研究将把目前已可接受的风险降到更低的水平,从而为人类带来更大的利益,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