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园丁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09
第5版()
专栏:

“园丁村”
应春会 应鹏飞
安徽省界首县的顾集村,雅号“园丁村”。可不是,二百来户的人家,打解放初那阵子起,竟出了五十名“教书先生”。
昔日的顾集人,别说教书了,斗大的字念成句的不上十个,真是“夏听蛤蟆声,冬听老鸦声,一年到头听不到读书声”。
从这个村出来的老老少少,也许是吃够了不识字的苦头吧,都有一个志向——当教师。今年六十一岁的应春游,解放前念了几年“洋”学,是村里第一个“大秀才”。几十年来,他一直没离三尺讲台,就连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挨打受气,也没动摇过当教师的决心。高考恢复以后,当儿子征求他的意见填何志愿时,他一连串选了几个,都是“师范”、“师范”。如今呢,大儿子教小学,二儿子教初中,应春游真不愧老园丁,前年离休后,还是闲不住,一有工夫就到附近学校去听课,还真成了他的乐趣。
“园丁村”的老师咋能不多呢?就连姑娘、小伙找对象,也要挑个“教书”的。村妇李兰英的丈夫,早年在中学任教,因病去世前告诉妻子:孩子们有了出息,一定要当教书人。这不,大女儿前年当了民办教师;二女儿去年高考落榜后,提亲的人纷纷上门。大伙问:“咱家二闺女到底选个啥条件的?”李大嫂乐呵呵地说:“啥条件都不讲,是个教书的就行。”今年春上,二女儿果然与邻村的一位小学教师喜结良缘。
“园丁村”对教师就是优待。村委会每年分配化肥、良种、柴油,都优先安排给教师,还送到家中。农忙季节,青年民兵组织成助耕队,帮教师和家属打场、犁地。村里每年都拿出四五千元钱建校舍、买桌凳,学校一年一个样。“园丁村”被县政府命名为“文明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