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既解决人才积压 又满足生产急需 沈阳劳务市场促使人尽其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10
第2版()
专栏:

既解决人才积压 又满足生产急需
沈阳劳务市场促使人尽其才
本报讯 沈阳市轻工设备厂有富余的锻造技工,长期闲置,沈阳市印刷机械工具厂开发新产品急需锻造技工。两家找到劳务市场,供需见面,当即成交,既解决了人才积压,又满足了生产急需,企业、职工双满意。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给劳动力管理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人的流动却依然统得过死,造成一部分国营骨干企业人才积压浪费,而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人才匮乏。据统计,沈阳全市企业富余人员总数达到十几万,有些行业又招工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也不畅通。去年九月起,沈阳劳务部门在城区和郊县陆续开办了七个综合劳务市场。
沈阳市劳务市场开办后,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调查。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展了多方面的业务,如提供劳务信息,组织企业余缺人员的调剂、交流,直接推荐学有专长和有各种技能的社会待业人员,为上下班路远职工调换工作单位,提供家庭生活服务,输送农村富余劳力等。仅半年时间,前来劳务市场登记的达二万八千多人,完成各类劳务项目一万九千多人次。
为了扩大劳务市场的综合服务范围,沈阳市最近举行了一次全市性的劳动力调剂交流洽谈会。由于场地有限,主持者只发出了一千份通知,但闻讯参加者达三、四千人。市电车公司通过广泛洽谈同十多个单位签订协议,调剂交流了急需的车工、钳工、焊工等技术工人。沈阳针织器材厂和第二橡胶机械厂,经与专业技术工人相对富余的企业磋商,引进了司炉、机械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工人,解决了生产急需。
劳务市场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在劳动力调剂交流会上,对今年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组织办学单位和用人单位,按专业对口原则进行洽商预招,避免培训的盲目性;组织无培训条件的用人单位同有培训能力的办学单位洽商委托办学。三天会议预招“三校”毕业生达四千六百二十人,企业委托办学单位定向培训学员达九百五十人。
(刘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