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国内机器人技术发展之我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10
第5版()
专栏:

国内机器人技术发展之我见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蒋新松
“机器人”是一种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高级机器,是当今世界有代表性的高技术。实用的机器人,一般都不具有人的形状。“机器人”一词源于捷克语“ROBOTA”,意为“人的奴隶”,目前已成世界通用术语,除我国外,几乎都采用译音。
“机器人”的发展源远流长,中世纪以来的许多中外能工巧匠制做的精巧人形机器玩具和钟,给后人设计制造机器人以丰富的启迪。近代第一台机器人是美国人戴伏尔1954年研制成功的,这是一台可编程序机器人,有记忆功能。八十年代以后,机器人成为各类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的有力工具,人们把它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摇控作业机器人。这两类机器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示教再现工业机器人及摇控作业机器人;第二代指基于传感器信息的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及监控作业机器人;第三代系装有多种传感器、接受作业命令后能根据客观环境自行编程的自治式机器人,又称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传统的应用领域——机械制造业中,机器人已从原来主要用做上下料的万能传送装置,扩展到能进行弧焊、点焊、喷漆、刷胶、清理铸件和简单的各种装配工作。国外不少专家正致力于把机器人运用到采掘、水下、空间、核工业、土木施工、救灾、作战、战地后勤及各种服务。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很多以前由于人无法进入而没得到开发的产业,得到空前发展。
我国的机器人技术起步较晚,十年动乱结束后,一些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始建立机器人学的研究体制。政府设立了归口管理部门,推动发展机器人技术。几年来,有几百个单位试制和生产了各种机械手近两千台。拥有机械手数量最多的是上海市,其次是辽宁、江苏、天津、北京等地。“七五”期间,机器人技术被列入七十六项科技攻关项目,并在沈阳建设了机器人研究发展基地。
对我国的机器人发展,我有以下几点粗浅建议:
一、应重视发展廉价的简易机器人。根据企业的财力及技术能力,应本着自己制造、维修、用得起三条原则,逐步发展。组织一定的工程设计队伍,研究标准化、模块化、组合化的设计,加强通用部件研制生产。
二、应重视基础技术,特别是基础件的配套与生产。“重整机,轻部件”是我国工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有害思想,必须改变。在近期国内高档机器人还难以推广的情况下,重点投资扶植基础件,有计划地布点,对今后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三、重视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第二代工业机器人的基础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开发。由于我国目前工业装备落后,机械定位精度差,加工公差大,不适于应用现在通行的工业机器人。开发带有简单传感器、能在小范围自行修改程序的示教再现机器人,将是适应我国市场需要的产品。
四、重视特种机器人的研制。我国人口多,虽然劳动力丰富,却并非所有行业都不缺劳动力。例如采矿行业,由于工作条件恶劣,伤亡率高,目前的劳动力问题已很突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独生子女进入劳动阶段以后,这个问题会更尖锐。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要减少井下人员数量,甚至实现井下无人化生产,这就必须研制机器人。
五、注意技术引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做好先导研究和发展工作至关重要。作为高技术跟踪研究,需要组织协调全国有关力量,这就要有一个能总抓的研究实体。这个实体的作用,从横向看,应将基础、应用、开发、示范应用等各层次有机地组织好;从纵向看,要有个远近结合的总体部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