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有感于邓稼先做小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9-16
第8版()
专栏:

有感于邓稼先做小工
史复
邓稼先的一生是感人的。绝大多数事迹使人感动,却也有些事情使人感慨。
1958年秋天以后,他突然销声匿迹了,接受了绝密的任务,投身于核弹的设计制造工作。从零开始,从一片庄稼地上开始,在那上面建造一所核武器研究设计院。不知道这所设计院设在什么地方,只知道他的工作是从小工开始的,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这是介绍他艰苦奋斗的先进事迹。他的先进事迹不少,只是这一“先进”使人看到的却是落后。——一个核专家却要去做最起码的泥水匠,算什么“先进”呢?
这与“上品”和“下品”的分工无关。脑力劳动者也应该去干些体力劳动的事,这已经是我们这个国家普遍都能接受的最平常的道理。但为什么要让具有只是极少数人才有的核能知识的专家,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诸如此类的砍、挖、和、盖上面呢?难道他时间太多,而又精力过剩,非如此不足以取得生理上的平衡?但他实际上是奉命去干那争气而又争朝夕的工作,结果不仅造出原子弹、氢弹,争了气,而且在造出的时间上超于另一个国家之前,也争了朝夕。
不妨设想:邓稼先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不是浪费在诸如此类并非一定要他才干得了和干得好的工作上,特别是不必浪费在那些岂有此理、岂无此事的官僚主义的扯皮上,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不是可能更加提前问世,我们的两弹事业会不会更加喜人地早生贵子呢?
当然,那是五十年代末期的事了。一个世代——三十年已经过去。我们的事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的。
但似乎不时还是可以看到诸如此类专家做小工的事迹,被当作“先进”,加以表扬。这种精神是可敬的,但实在不可学,学之实足以误事。当作榜样来宣传还是免了的好!
我们当然不能责备邓稼先误事。只是为什么不设法避免这样的“先进”事迹,而且还表扬之、倡导之,唯恐人们不去学它。用千里马拉盐车(尽管不是粪车)岂非浪费人才!是千里马,就不要把它的精力消耗在驰骋千里以外的事上。
邓稼先多次在工作中晕倒,以至于最后得绝症不治,为什么平日得不到足够的关心,病轻时就医治?这也是使人不能无感的。
让科技人才困于生活琐事,让生活重担压得一个个中年精英之士枯槁如老年,这虽然不在表彰“先进”之列,却也是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的落后现象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